236.读书笔记‖《被讨厌的勇气》—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齐帆齐微课
拼命寻求认可,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
一味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指以自我为中心式的生活方式。
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共同体感觉是指把他人看成朋友并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
再拿公司这个共同体和地球这个共同体相比较的时候,我是这个公司的一员,这种归属感会更强。人际关系的距离和深度完全不一样,我们在寻求归属感的时候,理所当然的会去关注更小的共同体,我们都属于多个共同体,属于家庭,属于学校,属于企业,属于地域社会,属于国家。
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比如说如果在学校上学的学生遇到了困难,如果了解了世界之大,就会明白自己在学校中所受的苦不过是杯中风暴而已,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
而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
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表扬这种行为,还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有的母亲会赞美帮助准备晚饭的孩子说:“你真了不起”。但是如果是丈夫做了同样的事情,这一般不会表扬说“你真了不起吧”。
也就是说用“你真了不起”“做得很好”或者“真能干”之类的话,表扬孩子的母亲,无意之中就营造了一种上下级关系,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象征了一种表扬背后的上下级关系和纵向关系,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也就是说用“你真了不起”,“做得很好”,或者“真能干”之类的话,表扬孩子的母亲,无意之中就营造了一种上下级关系,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你刚才提到的训练正好象征了一种表扬背后的上下级关系和纵向关系,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希望被别人表扬或者反过来想要去表扬别人,这是一种把一切人际关系都理解为纵向关系的证明,你也是因为生活在纵向关系中,所以才希望得到表扬。
阿德勒的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平等即“横向关系”。
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只要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有鼓励才有勇气
人为什么会去干涉别人呢?其背后实际上也是一种纵向关系,正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希望通过干涉行为把对方导向自己希望的方向。
当然这里的干涉就是操纵,命令孩子好好学习的父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也许本人是出于善意,但结果却是妄加干涉,因为这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操纵对方。
阿德勒的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因为人会因为被表扬而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假如你会因为得到表扬而感到喜悦,那就等于是从属于纵向关系和承认自己没能力,因为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做出的评价。
有价值就有勇气
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如果能够建立起横向关系,那自然就会说出一些更加真诚的表示感谢,尊敬或者喜悦的人,谢谢不是一种评价,而是更加纯粹的感谢一次,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
人只有在能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有价值。
通过为共同体也就是为他人服务,能够体会到我对别人有用,不是被别人评价说很好,而是主观上就能够认为我能够对他人作出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只要存在就有价值
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如果按照存在标准来考虑的话,我们仅仅因为存在于这里,就已经对他人有用有价值了,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如果你危在旦夕的时候,周围的人也会,因为你还存在着这件事本身而感到无比高兴,也就是并不要求什么直接行为,仅仅是平安无事的存在,就非常难能可贵。
父母全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运动样样满分,然后上好大学进大公司,如果跟这种根本不存在的理想的孩子形象相比,就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种种不满,从理想形象的100分钟一点一点的扣分,这正是评价的想法。
不应该这样,而因不将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相比,就把他看作是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和感激,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能够对存在本身表示感谢了。
(齐帆齐商学院22年度品牌营第13篇,字数1817字,累计188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