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感谢的母亲,还有孩子的奶奶
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没怎么做过夹心饼。不知道是我媳妇儿和我妈的情商都太高,还是我心大。
反正与妈妈同住的这八年里,我从未碰上过类似:你妈和我同时掉河里,你先救谁?这样的千古难题。
婆媳矛盾一般都会在孩子出生后的前2年达到高峰,没孩子前生活细节各自不干涉,就可以避免矛盾。
但是一旦有了孩子,现代人与老一辈养育的理念不同,往往成为了争执的导火索。
以前听到过老婆闺蜜的各种吐槽,比如婆婆带娃不讲卫生,不按照育儿饮食要求,过早添加调味料,每天带娃长时间看电视,特别是各类抗日神剧等等。
她们的吐槽总是时不时得到旁人的声声赞同,然后又开启另一波吐槽。
每次听完我都有一种自己上辈子拯救了全宇宙的感觉。
其实吧,我心里知道,这全是我家2位母亲的功劳。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不断地调整和适时的沟通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01
首先,权限范围划分明确。
从孩子一降生,我们与奶奶就提前达成一致。养育事宜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都以老人的方式为主。但凡是教育类的, 全部听我们的。
一开始,媳妇儿还会为了奶奶把孙子打扮地土里土气,有点不高兴。
后来,自己带娃也理解了,耐脏,好洗,方便穿脱才是王道。其他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好了,何必给自己添堵。
我妈从北方农村出来,很多海鲜类的食材,别说做了,连见都没见过。
于是,媳妇儿会提前买好食材,简单的食谱打印贴在冰箱上,耐心地教奶奶。
平时周末,也会提前炖好汤和辅食分装冷冻,奶奶第二天只需加热就好。
02
第二,家庭成员分工协作
工作日,每天早上我带娃,晚上我媳妇儿带娃。周末2天只要我不出差,就全权由我和媳妇儿带孩子。这样能让奶奶得到尽可能的休息。
孩子的食材,服饰等采买全部由我媳妇儿负责,奶奶负责大人的食材采购。
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03
第三,我的客观处理之道
朋友屡屡说:怎么从来没听到你媳妇儿和你妈有啥矛盾,相处地那么融洽。你Y真好命!
其实吧,哪有什么天生的运气。
最早的时候,媳妇儿和我妈也因为各种生活习惯有过矛盾。但是我一直坚持的处理方式就是:保持客观。
有冲突时,我只按照事情的对错来处理。媳妇儿不对就指出媳妇儿的问题,老妈的错,也直接说出老妈不对在哪里。
虽然一开始,他们都会把怒火烧到我身上。但是几次以后,他们也都认同了。
我不包庇,不愚孝,反而让家庭成员的相处和沟通更为理性。
旭爸说
始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媳妇儿拿命为我生了娃,我妈的老年生活辛苦地帮我带娃,这些我都一直心存感激。平时的各种节日,总不忘给他们带点小礼物。
特别是我的母亲,为了帮我带孩子,背井离乡。
在这8年里,她几乎每天都是清晨5点起床,烧水,洗衣服,为所有家庭成员做各式早点。
为了让我们能休息好,主动要求孩子晚上跟她睡。到了周末,她又开始各种打扫卫生。
即使到了现在,我和媳妇儿偶尔想去看个电影,孩子奶奶总是毫无怨言地让我们去放风。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我们家的房子越换越大,但是总不见奶奶的东西出现在明显的地方。
衣柜里塞满的都是孩子的衣服,桌上都是我们的餐具,只有一个喝水杯是她的。她似乎很刻意地在降低自己对我们生活的打扰。
家有一老,如有三宝。
这句话太对了。我的母亲才是我们家安定的基石,有她在,我和媳妇儿就能安心。
平时只要看到好的东西,总是要给她带一份,媳妇儿也经常想着婆婆爱吃的东西,给婆婆买首饰,买衣服。
虽然,她有时很固执,有时脾气不好,那都是可以理解的。带孩子一天下来,远比上班累多了。
我的母亲,
善良,勤劳,
我爱我的母亲,
永永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