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得了一种什么都想学的病!
上个月我又在学习上花了13756元!
我简直要疯了!钱去花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268668/443113dfb1914c33.jpg)
关注了100多个很多创业和成长类的公众号,
却发现很多公众号根本就没有时间看!
每当讨论时,谁提起某个公众号里说了什么,我就开始焦虑:为什么我也关注到这个公众号了,我就没看到这个观点呢?!
买了很多课,有些却一次都没听!
看到很多人在群里讨论:定阅了李笑来的帐号,精进了很多观点,并且找到了一群共同成长的人时,我又焦虑了,我也定阅了李笑来教师的帐号,我似乎看不懂咧。。
看到有人推荐书,我就买买买,书买了一堆,却发现有些书看不懂,而有些书根本就没有时间看!
晕了,时间去哪了?!
一起进群的人,很多已经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或是简书帐号,开始写作了,同时听的语音,我却写不出内容……
有些文章得到了老师的推荐,还有一些被打赏了,我觉得自己太差了,差点想放弃……
群里有工程师,有律师,刚大学毕业的,有正在读高三的,这些80后,90后都这么厉害,想想我已经工作20年了,现在还在学习自我成长,是不是太晚了?
我彻底焦虑了,关掉书,合上笔记本,关掉手机,关掉音频,把自己关在书房,我问我是谁?我想得到什么??
我发现,我是精力分散了!
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而我想学的东西太多了。
正如核聚老师说的:壹壶水只烧到了60度,我就开始烧另外壹壶水了,水根本就没有烧开,怎么会有成长。
李小龙说:我不害怕一个人学习一万套脚法,我害怕一个人把一个招式练习一万遍!
于是我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最想把什么招式练习一万遍?
1、我是谁?
我是一个创业者,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我是一个文艺青年,我想成为畅销书作家。
2、我最想得到什么?
我想学到商业写作的技巧,推广我的创业项目,推广我未来的书,并将这门技术总结出来,设立一门课程,而我成为这门课程的职业讲师。
3、有哪些名人也掌握了这个技术?他是怎么做的?
富兰克林成为作家,并没有师傅教他,他独自摸索出了一套写作方法;最初是模仿《新观察》上的文章,接着是写跟刊物上观点类似的文章,再对比找差距;再接着把原来的文章改成诗歌,这样强迫自己丰富词汇。他升级的方法,就是自己直接写文章,写跟刊物上观点类似的文章,然后跟《观察家》上别人写的文章内容进行对比,找差距,看看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然后再进行调整。
就这样,富兰克林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训练成了一个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作家。
4、有哪些名人也掌握了这个技术?他是怎么做的?
日本写作协会会长,畅销书作家山口拓朗老师。在网上查阅他的写作时有三点很重要:要站在读者的角度,了解读者的感受;输入与输出二者不可缺;要总结出固定的写作模式。
5、我要怎么做?
我也参加过两个写作团,基本是参加的时候,我都能坚持,活动结束我也就停止了。但是通过两个写作团的训练,我也可以从500字写到1500字以上;为了写作,我也养成了观察与思考的习惯,每天会在手机里存一些标题、观点之类的。
为什么跟别人对比,我总是觉得自己写得没有别人好呢?
现在想想,还是练习得太少了。
先定一个小目标,写足100篇,再谈关注量与点赞量!
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不是学了知识掌握就好了,而是这个知识点,跟我之前的有哪些关联?
只有建立到自己的思维模型中,这些知识才是真正的掌握了。
写到这里,我知道我为何焦虑起了?
因为最近很多人都在谈:多元化思维。
而我觉得,我关注的只有写作这一个领域,所以我就焦虑了,觉得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太多了。于是就又在学习如何阅读,于是就发现时间完全不够用,然后整个人越来越焦虑。
如何将写作和多元化思维想结合呢?
我想到了李欣频教师,将文案和商业相结合;将文案与地产相结合=地产广告;文案+旅游=带团创作团……
这样看来,若是未来我专注商业写作,那无论是心理学,哲学,经济学,都从商业文案的角度,去分析,将这些学科的理论带回到商业写作……
其实并不是学新知识,而是将原有的技能,在新的领域里拓展!
找到了焦虑的原因,现在开始调整目标,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100篇日志。总结出自己的商业写作思维模型。
(在写作中,整理自己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