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们那年的高考……

2021-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牛氓柴纸

时间要追溯到……为了不暴露年龄,具体年份就不写了。总之是在2000年以后。

那时候,高考刚从七月份改到六月份没几年。我们那届学生心里不平了好久,认为比其他人亏了一个月。直到考试的当年才想明白,我们是跟同届学生比,又不跟往届学生比,大家都少了一个月,还是公平的。其实给我们更大激励的是另一个好处,这个好处便是能多放一个月暑假。

这时候学渣同学们不干了。我又考不上大学,高考完就彻底放假了,差你这一个月?!我的好朋友都是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为了合群,我也跟着他们喊得起劲,混在他们里面,冒充考不上的人。现在想想,我真虚伪。

考试的前两天,大家就一个问题产生了分歧:是该继续刷题还是调节心理?正确答案显然是后者。我选的后者。三年了,刷题的也刷了三年,不差这两天,不刷题的闲了三年,也不差这两天。我也属于后者。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能正常发挥这三年所学,心理状态至关重要。但是后来我才明白,能够想明白这个道理的,心理肯定没问题。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个状况,受伤的人在冲锋,完好的人在调养。

学霸们不受任何规律、规矩影响,刷题是他们的日常,不分白天黑夜、课上课下,高考只是临时打断了他们的刷题计划。另外他们认为,如果这两天正好能刷到考题,那可真事半功倍,抵过一个月的努力。我很感动,这么努力的人还懂得投机倒把,怎么能不强大。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高考就像艺术,源于学习而高于学习。时不时出点圈外的题,以证明你能力不足,却不解释为什么上学时没教。当然,这个圈是相对的,学霸和学渣的圈大小完全不同,在学渣圈外的,很有可能在学霸圈内。但是邂逅考题这种浪漫的想法还是过于天真。我们那时候流传着两个“最远的距离”:一个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另一个是“模拟考试与真题”。

我放下课本,合上书桌,去找哥们儿,一起吃了心心念的素烧腐竹。我们喝着刚刚解禁的“毒药”,吹着夏夜的风,在街角吹牛逼,一坐一晚上。后来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梦到考试已经结束。

放松两天,开始考试。具体考什么都忘了,只记得数学和理综还没开始答最后的大题下课铃就响了,这和平时练习如出一辙,我以此来判断发挥正常。英语的阅读理解永远不理解,而且它处处陷阱,专门坑那些一知半解的人,你觉得是这个答案,真实答案正好相反。为了避免失误,我尽量不阅读。当然效果也不是很好,就比阅读多一两分。

印象最深的就是语文作文了,这也是以后每年高考大家讨论最激烈的话题。作为一个从不看课外书的人,我是从不敢对作文抱希望。因为平时不做练习题,我答题速度依旧很慢,但我不担心作文写不完。

会写作文的人讲究思路,思路不畅或者构思不够巧妙写得就慢。而与作文“不共戴天”的我,干脆放弃了情节是否精彩,超级轻装上阵,另一番“下笔如有神”,写作速度完全取决于我的写字速度。

最多二十分钟,我就写完了作文,就像从字典里抄了800个字。每分钟能写60个字左右,多出的时间是用来翻页的。别的不求,我只求在我上学生涯的最后一次作文里,能够第一次及格。

我自己写的什么题目我忘了,试卷上什么要求我也忘了,我专门查了那年的语文作文考试信息,看完之后表示完全没印象。我只记得高考分数下来后,我作文确实及格了。就好像那两天我和高考在各忙各的,回头一看恰好有一些契合的地方。这些契合地方,构成了我后来上大学的理由。

关于高考的记忆,整体是模糊的。隐隐约约记得有好玩的,也有难过的,现在看来都只是好玩的而已。我从不相信“时间能治愈一切”,因为时间是客观的、不变的,而一切一直在变。我们最终确实战胜了一切,不过是靠自己的各种努力罢了,而时间恰好不变地在旁陪同,冒领了功名。又或者,许多事我们只不过从置身其中变成置身事外,能够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你跨过山和大海,也翻阅书山题海,祝愿天下学子:

山海不负,金榜题名。

要么站着谈笑风生,至少多年以后谈起,也能站着说话不腰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