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红旗渠源

2024-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西岭布衣

五月一日,我重返河南的怀抱,盘阳用餐后,鉴于红旗渠周边车流如织,我们转而折返桥北,沿着涉县路向西疾驰,直至山西境内的红旗渠源头。

沿途,崇山峻岭与深邃峡谷交相辉映,潺潺流水与翠绿树木共舞,河水在峡谷间蜿蜒流淌,奔腾不息。红旗渠依山傍水,犹如一条玉带缠绕在山腰,尽显壮丽景色。

半小时后,我们抵达了石城镇崔家庄的侯壁断。尽管时值五月,阳光炽热,但微风习习,带来了阵阵凉爽。尽管此处并非著名景点,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车辆和络绎不绝的人群。

漫步桥上,四周美景尽收眼底。河水漫过溢河大坝,发出哗哗的声响,宛如飞珠溅玉般跌落在下段河内,令人心旷神怡。

公路上方,深厚的黄土层形成陡峭的直立面,或许这便是“候壁断”之名的由来。两股水流从公路下方喷涌而出,激起团团水雾,溅起点点泡沫。此刻,远山如黛,静水如镜,山清水秀,湿漉漉的水汽扑面而来,宛如一幅如诗如画的北国江南画卷。渠畔漓江的美景,令人陶醉。

1960年初春,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勤付出,一、二级截流工程顺利完成。大石坝整齐地矗立在河床两侧,第三级截流的准备工作也已完成。沙袋、草包、石头堆积如山,人们摩拳擦掌,准备与激流展开最后的较量。

任村公社组织了500多名青壮年参予截流工作。40名青少年率先投身急流,他们臂挽臂、肩并肩、手拉手,筑起一道道人墙。负责垒堰的民工们手疾眼快,迅速搬运石头、沙袋,在人墙下筑起巨石,贴上沙袋,填下石碴。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奋战,当第四天红日东升时,漳河湾响起了人们的欢呼声:“漳河水被截住了!”拦河大坝及渠首枢纽工程胜利竣工,浊漳河按照人们的意愿流入了红旗渠源隧洞。

渠源引水隧洞位于溢流坝以上18米处的浊漳河右岸,长达105米。隧洞后经过55米的明渠连接至进水闸。进水闸共有3孔,每孔宽2米,设计流量为25立方米/秒。

隧洞上方,“红旗渠源”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如一面旗帜般引领着一个工程、一个时代的崛起;又如一位历史的长者,静静地诉说着战天斗地的历程和林县人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一座纪念碑、一段文字都承载着难忘的历史和林县人的精神史诗。

冲沙闸位于进水闸上游左侧,共有2孔,每孔宽2米。该闸底低于进水闸底1米,闸上游设计成约1/20的陡坡导沙廊道。同时,在进水闸前设立了与渠道水流方向呈30度夹角的直墙导沙槛,以防止沙土进入渠道。当河水流量小于25立方米/秒时,可将河水全部引入总干渠。洪水时,除渠引水外,其余水流分别由溢流坝和冲沙闸泄入坝下游。

在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平顺人民展现出了无比的宽广胸怀。沿线不到万余人口的乡镇,为3万多名林州民工提供了320多间房屋供其居住。石渣倾倒覆盖了渠外80米以上的范围,导致农田被掩埋、房屋受损,然而平顺人民毫不计较,他们用大善大爱接纳和支援了红旗渠的建设。

这让我想起了漳河上的另一项水利工程——安阳县的跃进渠。安阳县曲沟人在修渠过程中,同样得到了林县东岗砚花水村人无私的援助,人们腾出房间和口粮供民工食宿,用大善和大爱支持了跃进区的建设。多年后曲沟人回村致谢,书写了一段大善大爱的佳话。

漳河两岸的人民用他们的行动,无论是小爱还是大善都展现出了人性中最美好、最真实的一面。这种古道热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传承。

红旗渠不仅属于河南人民,也深深烙印在山西人民的心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与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太行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代表和典范。它们如同中流砥柱般支撑着人民的脊梁为人民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