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幸福的生活其实很“简单”
导 语:简化和单纯的生活中,最容易找到幸福感。其原因一,幸福感来自于满足感,习惯了单纯生活以后,处处都能找到满足感;原因二,简化生活可以减轻许多压力,故而能感觉到轻松自在。---慈诚罗珠
周五傍晚,工作繁忙的一周终于结束了,匆忙的脚步刚踏进家门,就看到满地都是孩子们的玩具,茶几上堆放着未看完的书,沙发上囤积了好几天的衣服还未叠,地板上的污渍远远地就可以看到……
晚餐时,孩子们吵着明天要去公园玩,可是还有那么多的家务需要做,周六晚上又有朋友聚会要参加,本想用来放松的周末,似乎比上班还要累,心情也不免烦躁起来。
杂乱的家务、厌倦的聚会,以及繁忙的工作占满了我们的生活,想找个喘口气放松的时间都觉得困难,还提什么我们向往的“幸福生活”呢!
根据《2020年世界幸福报告》,幸福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欧洲占了九个,其中五个北欧国家(芬兰,丹麦,挪威,瑞典和冰岛),这五个国家每次都能进入前十名,排名第一的芬兰已经连续三年位居榜首。日本作家本田直之曾亲自前往“世界幸福排行榜”前几名的北欧国家去了解当地居民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幸福指数,他发现这与北欧人秉持的崇尚物质简朴、精神丰盈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简单生活方式是离不开的。
“Less is more”是由德国著名的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的一种建筑理念,是一种提倡简单,反对过度装饰的设计理念,他认为简单的东西往往会带给人们更多地享受。逐渐这种理念也被引入到生活方式中,而这种极简生活理念也被扎克伯格、乔布斯等名人一致推崇。
那么“极简主义”到底是什么呢?
日本作家佐佐木典士认为:①将个人物品数量减至最低。②为了重要的事物减少其他事物的行为,这样做的人就是“极简主义者”。
佛教倡导的少欲知足,是简单生活。简单生活是当代新文明的重要理念,它能减少压力,令人轻松自在。---慈诚罗珠
享受“充裕的时间”是幸福的必要条件,那些杂乱的家务、各种的聚会、繁忙的工作,让我们遗失了很多和家人相伴、自我成长和学习以及独处冥思的美好时光,如果我们用“极简主义”的理念去面对这些问题时,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01 家居环境的极简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每当我们搬到一个新住所,从最开始的集体宿舍,到精心挑选的租房,再到心仪已久的自购房,最初搬进去的时候,我们都会激情满满地打扫整理,把自己喜欢的各种装饰布满房间。兴奋期过后,我们会慢慢地发现打扫房间成了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房间内的一切都变成了负担。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每当我们外出旅游、逛街或刷网店时,总会不由自主地给家里添置一些大大小小的物品。随着物品的增加,房间渐渐被这些物品所占据,我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很多物品其实都不会经常用到,甚至从买回来就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灰尘的洗礼。当我们在打扫卫生时,因为物品的数量越来越多,打扫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每周花在打扫上所需的时间占据了我们大量的休息时间,随之心情也会受到负面影响,汗水中充满了抱怨与不满,甚至可能会引起家庭纷争。
如何改变这个状态呢?让我们来试试这样的方法:抽出一个周末时间,在客厅找一块空地,将家里放了超过一年以上未用过的物品先清理出去,包括衣物,因为四季未动用过,多数都是不会再穿了;把堆在床底和房间角落的杂物也清理出去,其实这些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真的很影响家居环境;书柜里看过的书和久未动过的书,还有那些孩子们不再喜欢的玩具,也都清理出来。
当我们看到客厅中间堆放着的满满这些物品,不要心疼、不要犹豫,因为它们对于你来说其实早已失出了价值,反而占用了你的大量时间和空间。对于旧衣服、书籍之类的,我们可以选择放到旧物回收箱或是捐赠给他人;而对于其他装饰摆设、瓶瓶罐罐、包装纸盒之类的物品,我们可以大胆地丢弃,当你在丢弃的刹那间你会感到无比的轻松。经过这一次的清理过程,会让你更加清楚什么是“必需”品,在以后的购物中也会因为这次清理时的“心疼”会再三考虑购买的必要性。
保持定期清理,家居环境会越来越简洁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心情愉悦。家中的物品越少,容易堆积灰尘的地方也会减少,做家务也会变得更轻松,也不会再因为繁琐的家务而苦恼。我们会因此而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陪伴家人,与家人一起共享舒适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
极简小技巧:对于孩子们的玩具,妈妈们可以让孩子选出他们最喜欢的几样玩具,将剩下的玩具悄悄地找个纸箱打包收拾好,等过上一段时间,宝贝们基本上都会忘记那些被藏起来的玩具,那时妈妈们就可以放心地处理掉那些玩具了。
02 个人购买欲的控制
物质极简的源头应从“个人购买欲”的控制开始,没有无节制的买入就没有“断舍离”的机会。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泛滥,很多信息都在向我们传递一种“物品能够帮助我们展现自我价值”的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貌取人”。因为内在品质的展现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相处才能被人所发现,而通过“物品”可以简明有效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价值”。当我们过于依赖利用“物品”来展现自我价值时,购物的欲望就会越难以控制,周边的物品也会越来越多,经济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些物品的购买、使用、保养、整理上,这时我们就从物品的“主人”变成了“奴隶”。
当我们脱离被“物欲”控制的生活后,不用再去伺候那些“主人”了,会拥有充裕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在生活中不再与他人进行比较,更关注自我内心修炼,让自己变得更为自信。生活成本支出的降低,有利于家庭资金的储蓄,可以用于理财投资,让我们生活的更有底气。
极简小技巧:我们把月收入折算成平均每小时能挣多少钱,再用这个时间价值来衡量你想购买的物品是否值得。比如你一个月的平均收入是6000元,平均每个月工作21天,每天工作8小时,那么你每个小时的辛苦劳累只能挣得36元。当你看上一条500元的漂亮裙子时,虽然你的衣柜已经有好几件了,但你仍然想再拥有一件。在你有这个购买冲动时,先计算如果买这件漂亮裙子,你要辛苦工作多少小时才能买到它。我相信当你看到计算的结果后,你的内心会出现另一种声音来打消你的购买念头。
03 人际关系的极简
多数人认为广结善缘,构建人脉网络才是对自己有利的社交手段,但朋友数量过多,泛泛之交却让人很难结识能够真心相待的朋友。极简的人际关系不是让自己脱离人群,三五知己,真心相待,即使偶尔相聚,也不会因为时间和距离而疏远关系。这样极简的人际关系既让人舒服自在,又不会因为过多的聚会而占据休闲时间。
这次疫情过后,相信很多人对朋友之间的关系都有了新的认识。疫情期间,朋友之间的聚会基本没有了,其至几个月都没有见面。但真正的朋友之间,却多了问候,多了关心,友情并没有因为不能聚会而减少。不要担心因为偶尔的缺席会失去原本已拥有的友情,因为被聚会“绑架”的友情并不值得你珍惜。真正的朋友会理解你工作的艰辛,会希望你生活得更幸福。
极简小技巧:梳理一下你身边的朋友、同事、同学,把他们在你心中的地位和平时的交往默默地进行一次评估,把最重要的几位列出来,然后再把那些只有聚会才能记起的朋友,或是有事相求才会出现的朋友也列出来。我想这时你心里已经很清楚下次遇到聚会邀请时的内心决定了。跟着你内心的想法去做对的选择,对不重要的邀请大胆地说“不”,让你的每次赴约都是值得怀念的。
04 关注圈的极简
你的手机上有多少个社交和娱乐类的App?每天回到家躺在沙发上要刷多长时间的手机?玩多久的游戏?当我们沉迷于网络时,时间正在流逝,精力也在消耗,不知不觉一个晚上就过去了。
史蒂芬.柯维曾説过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积极主动,就看他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上。一个能量积极的人会更专注于自己的“影响圈”,去做那些能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的事,从而改变现状。而消极被动的人会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垃圾信息、周边环境和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等等,每天处于负能量中,并且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各种借口。
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毫无价值的事情上。去极简自己的“关注圈”吧!与那些毫无价值的信息和事物保持距离,给大脑放松和放空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影响圈”,去感受生活的充实感。
极简小技巧: 周末的早上抽出一个小时,泡上一杯热茶或咖啡,在书桌旁认认真真进行一次深思。找一张空白的纸,左边列出你每天从早上到晚上除工作之外的时间内都习惯做一些什么?大概会用多少时间?比如刷朋友圈1小时,玩游戏2小时,追剧1小时等等。然后在白纸的右边列出你的爱好、想做的事情或向往的状态,比如阅读、瑜伽、变成有6块腹肌的强壮身材,或是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等等。
畅想一下你达到右边列出的目标之后的样子,然后再认真地对左边的内容进行一次义无反顾的告别。把告别这些事情后节省出来的时间,用到右边列出的目标上面去,列出一个清单,不需排满时间表,选其中你最向往的1-2项,设定好每天需完成的时长或次数,咬牙坚持1个月。只要坚持1个月,那么你会很惊奇地发现去掉那些无聊的习惯其实很容易,坚持“清单生活”其实也没那么难,生活反倒更加充实和愉悦。
——写在最后——
小时候的我们,因为物质相对匮乏,爸妈给我们买了件新衣服,家里添了点新电器,都会让我们兴奋不已。而现今社会物质资源丰富,我们所拥有的物品也越来越多,让我们以为通过物品可以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但渐渐地发现它们带来的仅仅只是短暂的新鲜感和兴奋感。我们辛苦工作获得的报酬却因为我们的物质欲望变成了那些耗费我们时间和精力的物品,这时我们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
“极简主义”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当我们的生活被“繁、杂、多、急、躁”等各种让人紧迫的词汇充斥时,“极简主义”能够帮助我们摆脱繁杂躁郁,回归简单充实,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的人生目标会变得更加的清晰,“幸福生活”也会悄然而至。
END
文字:薇风华语
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