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长了水疱,刺破还是保护?这是个问题
跑步越野脚上起了很多水泡,刺破还是不刺破?这是个问题。接下来让我告诉大家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最近有跑友在问:我最近跑完一个小长途发现脚上出现了一个大水泡,要把水泡刺破吗?
水泡这是自古以来就长期存在的事情,几乎人人都有可能起水泡。水泡是皮肤经过磨擦后,在表面的地方形成一个液囊。跑多了或者走多了,或者因为穿着新鞋,脚还没有和鞋磨合,脚上就很可能因为局部摩擦过度而出现水泡。其实除了脚上,皮肤上所有受到反复摩擦的部位都会长出水泡,衣物摩擦和运动摩擦也同样会造成皮肤水泡(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可使手掌起泡)。但是让人值得高兴的是,大部分因皮肤摩擦而导致的水泡都无大碍,可以自愈。
如果希望促进皮肤早日愈合,可以尝试如下方法:
首先,不要弄破它!正确处理水泡的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弄破它!“避免水泡破掉”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最大的作用就是隔离周围的环境,保护人体免受外界细菌微生物的入侵。水泡下面的组织液,其实有很多是营养丰富的蛋白质。水泡表皮可保护深层皮肤免于遭受细菌的侵害。把它捅破之后,保护层消失,细菌即可侵入皮肤。因此无论水泡自行破掉或者被人为破坏,势必让皮下脆弱的组织暴露在微生物面前,很容易引起感染,这样我们将要花费的更多时间和成本去处理它。所以处理水泡的方式就是不要让水泡表皮被破坏,以避免不必要的感染。所以,如果你还需要继续活动,在你活动或者运动时,尽量避开活动时碰到它、弄破它。我们可以在水泡上贴创可贴或者胶布,加强保护,但注意不要勒得太紧。
但是实际上不管你有没有主动弄破水泡,它最后都很可能会破掉。而且有些水泡很大,也需要进一步处理。因此,我们需要选择更干净、更安全的方式去处理水泡,以免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引起感染。站在医生的角度,我们建议用无菌的方式把水泡表皮下的液体抽出来,这样可以避免水泡继续扩大,也可以适当减轻因为水泡表皮紧张牵拉引起的痛苦。用针筒是最适合的,不仅伤口小,还可以把组织液吸走、让皮自然地贴回去;皮肤下面的组织很快就会长回来,长好之后外面的皮自然就掉下来了,这才是最正确的护理方式。把液体抽出来后,还需要消毒表面,然后加压包扎防止水泡再次生成,当然接下来最好不要继续运动,静养休息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万一你还必须运动,比如磨人的百公里越野跑等等,请记得一定要在尽量无菌的条件下抽吸水泡液,消毒处理伤口,加压包扎之后再去运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细菌不是那么容易跑进去,也不会有很多不必要的并发症。
其次,保证伤口的清洁很重要。
水泡处的皮肤脆弱、敏感,所以无论哪个部位出现水泡,都一定要保证该区域的清洁和卫生。最好每天用消毒液如碘伏清洁起泡部位及周围皮肤,以预防细菌感染。
第三,适当冷敷
和其他急性期的伤患类似,冷敷有助于减轻局部红肿、疼痛,收缩血管和减少组织液的渗出,预防 周围组织的水肿,有利于快速愈合。
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也会破坏、损伤皮肤组织,产生水泡,比如常见的烫伤和冷冻伤。有时候水泡会非常大,但是我们处理水泡的方式也是一样的。可以采取保护小水泡,对超过1cm的大水泡进行无菌注射器抽液后,根据情况外敷聚维酮碘纱布或者水胶体敷料(一种能够大量吸收水分的材料)。
相信经过以上的处理,你已经对如何处理有所了解了。但是如果你的皮肤水泡和周围皮肤变红、变肿,疼痛加剧,甚至出现流脓和经久不愈,这可能是感染的症状,需要赶紧去医院由医生进行处理。另外,糖尿病和一些特殊的皮肤病也会发生皮肤水泡。如果你在长水泡的同时还伴有相关疾病的其他症状,切不可掉以轻心,就要及时就医。
说到最后,既然发生水泡这么痛苦和麻烦,我们为什么不一开始就预防水泡呢?
除了烧伤或者烫伤等意外伤害可能难以避免,预防水泡的关键在于减少鞋、衣物或者器械对皮肤的摩擦:比如穿着轻便柔软的衣物,在器械上运动时戴手套,不穿新鞋进行长距离跑步,尽量在鞋子和脚充分磨合后才进行长距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