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百问 | 怎样让孩子既活泼又守规矩?
育儿百问 |
怎样让孩子
既活泼又守规矩?
一个孩子性情活泼,容易自来熟,讨人喜欢。但如果活泼得过了头,太过放肆,不懂得规矩,那就是熊孩子无疑了。
一个孩子如果守规矩,会显得很乖巧。但如果过于循规蹈矩,活泼不足,就会显得比较呆板,也就没那么可爱了。
性情活泼又守规矩的孩子,人见人爱。爸爸妈妈都希望将孩子培养得活泼而不放肆,守规矩而不呆板。然而,在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想真正做到二者的平衡,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现实生活中,
许多父母会不由自主地「走极端」:
一说要孩子活泼,就全然不顾及场合,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任其为所欲为。妨碍到他人也没关系,一句“孩子还小”打发了。
一说要孩子有规矩,马上又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完全不给自由,这不许做,那不许做,限制过多,一切都要经过父母批准。
究其原因,是因为父母缺乏分寸感,自己也弄不清“活泼和放肆”、“规矩和呆板”的界限。他们往往把“活泼与放肆”、“规矩与呆板”混为一谈,矫枉过正,让孩子也迷茫不已,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
那么,怎样划清这种界限呢?
民国年间,当时的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写过一本叫做《家庭教育》的书,书中他对这个问题发表了非常精辟的见解。
表面上看,活泼与放肆差不多,规矩与呆板也很近似,但其实,这里面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言以蔽之:“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这种划分界限的标准,对父母很有指导意义。
为了把问题说清楚,朱庆澜先生运用形象的比喻,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这就好比牧牛场,周围用铁栅拦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如果让随意跳出栅栏外,就变成了放肆;不准牛出栅,这是规矩;而如果在栅栏里面,也不准牛吃草喝水,不许它们四处走动,那就是呆板了。”可以说,这个比喻既形象又贴切,很耐人寻味。
根据朱庆澜先生的比喻,
我们可以将其联系到家庭教育实践。
要把孩子培养成既活泼又守规矩的孩子,父母应当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也就是说,“管”和“放”都要掌握分寸,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形发生。
对自己的孩子,究竟是要管得严一点儿,还是管得松一点呢?这是因人而异的,需要先摸清自家孩子的脾气秉性,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天性好动的孩子,应当更多地树立规则感;而对于天性比较敏感的孩子,则需要给予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