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沟通中的情绪干扰?

2017-11-29  本文已影响44人  陈小汐2017

如何通过管理情绪的方式来控制关键对话,通过个人感受施加影响,可以让自己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情绪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别人无法让你陷入某种情绪,是你自己自制造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感到害怕,烦恼和气愤。

让你产生情绪的只能而且永远是你自己。在出现强烈情绪时,如果你无法驾驭,它就会成为它的俘虏。

在人际沟通中,对话“低手”总是成为情绪的奴隶,喜欢生闷气或者发脾气,而且自己还毫不知情。

而普通对话者,会努力地尝试用其他办法解决问题。他们也不能摆脱自己的情绪,但是会假装自己没有情绪化。这样做的坏处是,情绪得不到疏导,积累下来总有一天,负面情绪就会宣泄而出。

对话高手则是在出现强烈情绪时,通过认真分析的方式,影响和改变自己的情绪。

那么,如何成为对话高手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情绪是如何对行为造成影响的。

一般说来,我们从产生情绪到采取行动,是一个这样的模式:

所见所闻——主观臆断——形成感受——展开行动。

当事情发生时,我们首先看到了这件事,然后我们在大脑中就会构思情节产生对这件事的理解和判断,然后出现相应的情绪,接下来才可能产生感受。

举个例子来说,小王和小李两个人合作完成了一个项目。项目汇报会开始之前,小王出去接了一个电话。回到会议室他发现,小李正在向老板单独汇报,于是小王就很生气。

通过刚才我们说的模式,我们看看这个情绪过程是怎样产生的:

小王看到小李在向老板单独汇报——所见所闻

小王想,小李这是在抢走我的功劳啊,他之所以敢这么做,是不是不信任我的汇报水平,或者是觉得我好欺负?但我如果挑明这件事的话,会不会显得我太情绪化、太小气?——主观臆断

小王越想越不舒服,他一方面觉得自己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又担心小李这么做会让老板轻视自己的能力——形成感受

于是,小王干脆保持沉默什么都不说,在之后的项目总结中,他故意不配合——展开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情绪是由我们脑海中的解读导致的。换个角度看,如果能构思不同的情节,我们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能够有办法控制内心产生的想法,对事件重新思考或者重新解读,我们就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掌控整个关键对话的表现。

那么,应该怎样做到呢?

分成二步,一是行为方式回顾,二是改变主观臆断。

先说行为方式回顾。

我们从产生情绪到产生行为,这一过程是很短时间就完成的。当我们出现某一种非积极的行为进,我们不妨回顾一下,顺着当前的行为,按照我们之前说的模式,一级一级地往前反推。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行为】关注你的行为表现,询问: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询问: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第一步,关注你的行为表现。

当发现自己采取沉默或暴力应对方式时,应当停下来想想别人是怎么看待你的行为?

想象一下,如果把你的行为拍摄成一个小视频,别人会怎么看你的表现?

第二步,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

发现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情绪比想象中的要难得多!事实上,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自己真正的情绪是什么,比如人们说自己感到气愤,但实际上他们真正感受的是尴尬和诧异,当然呢,遇到侵害时说自己感到伤心和难过,但实际上他们感受到的是,羞辱和欺骗,

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有助于帮助你更准确的了解问题出现的经过和原因,

第三步,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

当我们产生一个判断时要想想,你主观臆断的想法是是事实吗? 要把事实和自己的解读区分开来,特别是关注那些过激的措辞,来审视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进行自我辩护,让我们心安理得的面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自我辩护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受害者想法——这可不是我的错

这是要掩盖自己在问题中的责任,完全忽略了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只描述那些正面的动机。

大反派想法——这都是你造成的

扩大自己的无辜,过多地强调对方的错误和愚蠢之处,给对方贴上消极负面的标签。

受害者想法和大反派想法是我们常用的双重标准。当自己犯错时,会炮制受害者的想法,觉得自己只是好心办坏事而已。而当对方伤害了我们,或是给我们造成麻烦时,我们就会抛出大反派的想法,虚构他们的目的,夸大他们的错误表现。

无助者想法——这事儿我也没办法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无力作出任何积极努力的,为我们消极面对问题的行为寻找借口。

了解到自己在脑子中形成的错误想法之后,我们要知道的是该怎样消除这些想法——改变主观臆断:

改变主观臆断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具体说来,就是要问问题。

在这个事情中,我有责任吗?——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

一个理智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

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我希望为自己他人和我们的关系实现什么目的?这些目的我应该怎么做?——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

以上就是《关键对话》第六章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