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时装
这个事儿我想了很久,无奈觉得这么大的议题铺得太开我也没有能力写深刻。但这两个词又的确是我所思考的:性(性表达与性认同)与时装(服装或戏服)间的关系,所以我就只写写我的所见所想,不扯哲学历史弗洛伊德(我读书少)。
我想先插入十五年前柴静采访张北川教授的记录:
因为如果你不认同以上观点,那么继续看下去你可能只会觉得受侵犯或者心理/生理不适。
LGBTQIA+包括女同(lesbian)、男同(gay)、双性恋(bisexual)、跨性别者(trans gender)、酷儿(queer)、间性(intersex)、无性(asexual)等。“+”的意思是其实还远不止这些,还有泛性(pansexual)、流性别(gender-fluid)、非二元性的(non-binary)等等。
一对女同恋人举着的标语:相爱36年,依旧为公道而游行
上面是去年六月的在纽约Pride游行拍的照片,我是真的被感动哭。你能想象被边缘化的这群人,是如何先挣扎着接受自己,然后再努力让家人和社会接受自己吗?
Teddy Quinlivan (跨性别trans)和Hanne Gaby Odiele(间性intersex)是我最喜欢和欣赏的模特之二。ta们俩都是发自内心捍卫LGBTQIA+群体权利的活跃分子,而不是将这一噱头资本化的时尚圈内人,我觉得弥足珍贵。
Source: Interviewmag我十分认同Hanne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性的光谱上的一个点”。或许位于两级的点,也就是异性恋男女,的确占人类的大多数,但这并不代表两级之间的点就可以被否定,不然无异于种族屠杀。Hanne出生时同时拥有男女的生殖器官,也就是间性intersex,在18岁时选择进行手术成为一个生理女性,ta希望别人对ta的称谓代词是they/them。
Teddy出生时是生理男性,但她从小就一直认为自己是女性,儿时也因为这个原因备受误解和霸凌,在少年时期就做了变性手术。她在2017年时顶着巨大压力出柜,今年26岁的她那时已经是时尚圈炙手可热的名模。她希望别人对她的称谓代词是she/her。
Hanne和丈夫John Yawn的婚礼 | Source: vogue.com与“性”相关的话题和灵感,相比其他行业,在时尚行业似乎出现的更为频繁,所谓的时尚圈十男九gay也没有夸张。我觉得,一是因为很多人穿衣打扮自己是为了吸引他人(多数以性吸引为主的性表达)的目光;二是因为服装是很多人表达自我(性特征与性认同)的重要途径。
而正是因为,人们赋予了传统意义上男女装严格的性别界定,使得其成为了一个人不可避免的身份识别媒介,也就是所谓“you are what you wear”。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今天穿的衣服,是为了表达你自己喜欢的样子,还是为了成为你希望被别人看到的样子?
以上是我主观对这一话题的粗浅理解,下面我想从一些行业关键词出发来讲一讲性与时装千丝万缕的联系。
“ 强权视角 ”
以往时装广告营销中普遍存在的异性恋男权视角 (male gaze),其实也就是主流强权视角 (hegemonic gaze),已经逐渐被很多人诟病为性别歧视、缺乏包容性等。
2006年遭到无数质疑的D&G广告大片:
Dolce&Gabbana SS07 campaign你是不是想问:春夏广告大片侮辱了女性,那下面秋冬大片里女性占上风的应该不会被下架了吧?不,一样的龌龊,而且更是体现出品牌文化的肤浅,以为把男女位置对调就万事OK了??你当消费者不是厌女(misogyny)就是厌男(misandria)??
Dolce&Gabbana FW07 campaign因为D&G还在通过物化“性”与营销男女权利不对等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除了经常出错的D&G,Tom Ford也非常喜欢出产这类广告大片。并不是说性或BDSM的元素不能用在时尚大片里,而是品牌需要捶问自己:我宣扬的美学和价值是什么,是纯粹为了流量,还是要引领消费者一起建造可持续的文化和发展。
“ 平权先驱 ”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点抵触“女权”这一概念,因为我觉得大部分女权主义者都想超越男性,或者成为男性,她们大都先把自己放在了比男性低的位置,也低估了女性在历史和社会上的价值,以这种姿态面对那些男权父权意识的人,并不能改变被压迫和玩弄的命运。我想看到的是“平权”。
其实,有太多先驱设计师们为消除“物化女性”这一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做出了努力实现了突破:Yves Saint Laurent、Jean Paul Gaultier、Vivienne Westwood...如今,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模糊性别边界,做unisex、中性风、在男装中加入女装元素、在女装中加入男装元素,也都早已不新鲜。
当年惊世骇俗的吸烟装 Yves Saint Laurent "Le Smoke" Tuxedo, 1966 Madonna wearing a cone bra designed by Jean Paul Gaultier while performing during her Blond Ambition tour in 1990 | WMagazine Vivienne Westwood SS17 |Photography: Juergen Teller我个人很喜欢Zazie Beetz在去年Met Gala穿的这件Thom Browne定制的西装婚纱同体礼服,其实原型是18年秋冬的男装秀款。
“Simply Masculine and Beautifully Feminine” - vanityfair.com“ 变装皇后 ”
变装皇后(drag queen)历史可能要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宫廷娱乐项目,真正进入流行文化是在19世纪。我心中最美变装皇后是Violet Chachki,真的美的我七窍生烟。ta原名Paul Jason Dardo,今年27岁,是RuPaul's Drag Race第七季的冠军(2015年)。ta走精致雍容华贵风,受到许多奢侈品牌宠爱,也是Met Gala的常客。
Source: i-d.vice变装皇后主要是男同性恋,但是也不必拘泥于这个概念。下面的Queen Sateen和Exquisite是一对普通异性恋夫妻,同时ta们是纽约夜生活的一对drag queen红人组合。ta们的戏服大都是从二手古着店和派对用品店买来DIY的。
Source: Papermag“ 成功案例 ”
再看看因为高管性骚扰模特丑闻,且常年贩卖强权视角完美女性而跨台的维秘,我自己被营销了这么多年,看不到每年热热闹闹的大秀也是有一点伤感,但是没关系,可以看更精彩的日日的Savage X Fenty。
企业家蕾哈娜女士用自己创立的内衣品牌这场秀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包容性:
日日也请来了Hadid姐妹、Cara Delevingne、Joan Smalls等名模,但更多的是那些被主流社会认为不可能成为模特的人。她们放佛都在暗暗地嘶吼:老娘是为自己而美的。
维密从去年开始大型整改品牌形象,请大码模特、平胸模特、变性模特来跟“天使”们一起拍大片和商品目录,但估计也无力回天。连品牌都意识到自己这强权视角已经无法再蒙蔽消费者的双眼了,那消费者自己如果再不意识到取悦自己比取悦他人更重要,是不是就太落后了。当然有时候也需要擦亮眼睛看看,哪些品牌是为了“政治正确”讨消费者欢心,而非真心"made for all"。
我不赞同"you are what you wear",因为时装只是你表达自己,成为更完整自己的手段之一,无论是对性、对美、对欲望的追求。
最后,我用张北川教授十五年前的愿望结尾:
-END-参考资料:
[1] i-d.vice.com/en_au/article/kz77d3/trans-model-teddy-quinlivan-shares-a-brave-and-empowering-message
[2] Schultz, R. When Men Look at Women: Sex in an Age of Theory, The Hudson Review, Vol. 48, No.3 (Autumn 1995), pp. 265-387
[3]communicatewithmehere.wordpress.com/2015/03/18/dolc
e-and-gabbanas-use-of-controversial-and-stereotypical-advertisements-to-appeal-to-the-masses/
[4] www.them.us/story/inqueery-drag
[5] www.papermag.com/queen-sateen-exquisite-holy-mountain-1458533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