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底层逻辑
其实人生拉长了看,一模一样,具备极端化情绪的人,甚至一直保留情绪的人,其实最终获得的是心理的舒坦,但是一定在社会里爬不上去。
人生越往上,才越会发现“情绪”的价值越来越小。
普通人觉得珍惜当下短暂的情绪快乐,但是上个一个层次之后,你会发现这种短暂的情绪快乐毫无价值。
所以其实很容易理解,一个好老板没那么多时间去生气,焦虑,暴怒,更不可能和那些没念过书的人一样上网当杠精天天极端化。
而越是社会底层越容易陷入极端情绪里不能自拔。
所以现阶段社会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其实大家明显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人的情绪越来越极端了。其实是一样的社会潮流表现。
中文是很博大精深的,我们这么多年的“辩证这个词儿,其实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词语,一旦你能在刚上大学的时候理解这一点,学会让自己的情绪稳定化,甚至消失,你便能更好的在社会里攀爬。
醒悟的越晚,社会成就越差。
有次和一个朋友聊天,快三十的人,还在工作里患得患失,项目做失败了就埋怨自己好久走不出来,项目成功了就觉得自己马上飞黄腾达,经常性的愤怒和生气,总是带着情绪来工作,我说你这样你怎么爬上去。你看哪个优秀领导能让你看出情绪的。
相反的
哪些人在大学里一定会有很大成就?情绪稳定的人,甚至你觉得它都没有情绪,不会因为考试分数、实习机会这些而难受,做事情按照自己的逻辑来,也不会太随波逐流的人,这往往是因为他们能看到未来更长远的大战略,所以当下的小情绪根本无关紧要。
大众都是盲目的,而大众之所以是大众,就是因为他们更注重情绪,或者说,情绪扮演了他们人生中很大的部分。
而情绪本身是复杂的,多元化的。所以只有极端化的情绪,才能更容易勾起绝大多数人的认同。你想大多数人认可0和1很简单,去认可1和100之间的99,就很困难。
“大众的接受能力极为有限,但是忘性极大,既然如此,所有有效的宣传都必须集中局限于少数几个要点(0或者1),而且一定要用口号的形式去表现,牺牲这一原则而追求面面俱到(从0到100),就必然让宣传功亏一篑”
所以不要去说什么火星全球化思维,要强调民族主义。
所以不要去说兼听则明,不要去区分奥派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派,大众只是想知道今年适不适合买房(而且我也说过了17到19年我劝大家不要,而20年口风变了)
所以不要去说什么底层架构逻辑,大众只想去学100天速成创业班。不要想着去卖化妆品,去卖加盟资格。
这就是现实。
不极端化的情绪,不仅复杂,而且长尾,更难以管控和把控。只适合少数攀爬的人拥有。
如果在产品领域,市场领域,公关领域和体制内做久了,就更应该理解这一点。
往小了看,产品对情绪的挑拨决定了产品的成功。市场对情绪的发酵决定了产品的推广,公关对情绪的把控决定了口碑和公司形象,而体制内对情绪的管理决定了社会的稳定。
顶级的能力是什么?
本人是不带情绪的,而却很懂得如何利用大众情绪。体制内的高层就是这种。
再差一些的能力是什么?
本人不带情绪极度理性,但是不太懂得如何利用大众情绪,这种基本能走到企业管理层和治理层。
再往下?
情绪化但是会利用大众情绪,这种就比较适合做公关公司和广告宣发公司等等。
再往下?
当然了,最底层的是又没能力又有脾气情绪的,这种人无论各行各业里都是最底层,属于被收割那种。
看一圈周围的人,如果你周围都是第一第二种人,基本上你自己也不会太差。
而再看一圈当下周围的人,如果哪些有第一第二种人的潜质和特点,这种人一定值得深交。
所以有时候太脱离群众不是好事,太过于理性会丢掉很多基本盘的。凡事留点余地,自己绝对理性,但一定要明白要用情绪来融入大众。
小到团队管理,中到企业名望,大到国家治理,都一模一样。
所以马云每次演讲,必说群众,必说“中小企业主”让他们没有难做的生意,其实是一样的。生意是一码事,群众情绪又是一码事,真正的能力,是自己绝对理性,但是让群众情绪绝对舒服。
所以知道为什么联想集团的公关部和市场部人才辈出吗?做广告生意的朋友都知道,联想在公关和市场侧的预算非常大,因为联想也是一个全球化公司了。
其实说大了,本质上,广告,公关,市场推广,其实也就是帮着企业应对情绪的工作。
当然,要么你让群众情绪绝对舒服(因为大众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不然他们也不是大众了),要么你就别让群众知道这件事,眼不见心不烦。
有多少企业做的是把国内数据复制到国外,有多少企业的做的是真正卖国贼的生意,他们可不会让群众知道,生怕有公司报道他们。
当然,界限要分明,不要把工作和生活搅浑了。我有认识产品经理做产品做魔怔了,连生活里也分不清了。
非常典型一个例子就是很多企业家的孩子往往都带有原生家庭的性格缺失,思聪都不能摆脱,为啥?
缺乏时间陪伴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正因为绝对理性和剥离情感,他们的父辈才能有所攀爬,但也正因为这点,他们无法体验到寻常人的情绪温暖。
以前看过一句话,人到中年成家立业之后,会越来越发现“稳定的情绪”才是另一半最完美的品质。不会时不时生气拉黑,不会因为你情绪低落就甩脸,不会因为自己事业不顺就回家家暴酗酒冷暴力。
对正常人来说,做到:
在工作里绝对理性,学会抽离情绪
在生活里学会享受情绪,保持平稳的情绪
这就是人生中的最优解。
千万别反过来,工作里面各种情绪化,生活里面也各种极端情绪。这样的人滑入社会底层(哪怕你最开始是中产阶级)只是时间问题。
互联网拉近了所有人的距离,稳定发展的社会拉远了阶级和阶级的差距和转换路径,这一切都在导致社会的情绪变得两极化,极端化。所有的产品和消费主义都在为这个浪潮助力。
在这样的浪潮之下,阶级跃升路径就更为艰难。很多人尚未产生阶级攀爬意识之前,就已经被情绪占据了所有的时间了。
但是在更广大的视角来看,这也未尝不是好事。一辈子沉浸在情绪里总归是开心的,而克制自己剥离情绪学会理性往上攀爬,不但不快乐,反而可能最终也没有好结果。
但谁愿意大学一毕业就被告诉,你最多奋斗到35被裁员,爬不到高级管理层,一辈子好好刷短视频去分享情绪吧,回到家看到老婆躺在床上一边刷快手一边刷淘宝。
那人生还有啥意思?但不得不否认,很多时候如果每个人都理性了,那社会也别发展了,广告也没用了。
正因为大众的非理性,才会给少部分人能崛起的机会啊。都是相辅相成的。都是相互的,也算是一种因果循环。
但过程和希望对人的意义,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吧。
说实话,如果有老板在工作里不仅教你业务,给你资源,还能告诉你要控制情绪,真的,这种好老板一百个里能有一个就不错了。(偏偏很多员工认为这种老板是事儿逼)
如果有另一半在生活里不仅和你互相扶持,还能帮你一起构筑稳定的情绪,真的,一百个人里能有一个,也很不错了(偏偏很多人认为这种人不够浪漫轰轰烈烈)。
所以情绪才是社会的基本盘,然后反手过来,才会阶级跃迁的底子。
挺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