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好好活着的意义
我常常会在早上上班的公交车上遇到一对爷孙。他们比我晚一站上车,车厢很拥挤,爷爷始终牢牢牵着孙子,用另一只手勉强扶着栏杆,从前车门处一路挤进来。
我第一次遇到他们时,刚好幸运地得到一个早高峰座位。我示意让给小朋友坐,爷爷一边摆手一边用粤语说着“不用不用,你坐你坐”。我坚持地站起来,他也就不再推辞,让孙子坐下了。
之后遇到的几次,他们都是过了五六站才在车厢后部等到座位。最好是连座,这样小朋友就可以从书包里拿出面包和牛肉干,爷爷在一旁负责撕包装袋和递水,共同完成早餐任务。
我的童年中也有两段外公接我放学的时光。
一段我是在外公单位的附属幼儿园读书时。他会在下班时顺便接我,让我坐在他肩膀上,问我今天认了哪些字,带我去路边小店买小浣熊干脆面,还让我赶在妈妈下班回来前就吃完。
另一段是在家搬到离小学比较远之后,他坚持每天坐15分钟公交去学校等我放学,然后再陪我坐15分钟公交回家。我妈妈认为非常不必要,因为外公来回跑一趟多支出的2块钱公交费在月工资只有300块的当年并不算少。可是过了这么多年我仍然记得,外公即时就反驳我妈妈说:“这个钱我自己出,我有退休费!”
可惜他并没有享受到太久领退休费的时光,就离开了,毫无预兆。
事发太突然,那天晚上,家里乱成了一锅粥,挤满了闻讯赶来的亲戚朋友。似乎每个人都有好多事情要忙,忙着哭泣,忙着安慰哭泣,忙着迎接下一批来哭泣或是安慰哭泣的人。
我一个人站在新家的阳台上,望着墨一样黑的夜色,想不明白大人们说的“再也见不到”是什么意思。明明我在学校里认识的朋友之后总会常常遇见呀。
这是我第一次遭遇亲人的离开。我流的泪很少,只是长时间地觉得胸口憋闷。以至于过了好几年,会有人问我,你还记得你外公吗?你当时还那么小,肯定都忘记了吧?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外婆在一旁说,她肯定不记得了,她之后都没有再提起过他了。
后来的很多年,是我和外婆单独度过的。外婆言语不多,喜欢一个人在晚饭后站在阳台上看外面,有时候看天上的景色,有时候看街上的热闹。我不用上晚自习的时候也常常陪她站在那里,有时候说说话,大部分时候各看各的。
我家楼下有一家书画铺子,男主人写得一手好书法。有一天他家铺子门前停着一辆小货车,好几个人合力将他做好的一块墓碑抬上车。动静有点大,我们都向下望,看是怎么回事。外婆这时突然说:“等我不在了,你就帮我做这样一个。”我有些不知所措,只能佯装大人的口气讲:“哎呀,说什么鬼话呢。”
我实在是不知道怎么聊这些事。你看,我现在都还不敢讲,只能用“这些事”来代指。后来看《哈利波特》里伏地魔名字不能提,我深以为然。恐惧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战栗,可以是尖叫,也可以是讳莫如深和掩耳盗铃。
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看完十集纪录片《人间世》。起初,我自诩有一百多集美国医疗剧的观看经验,可以边看动手术边吃东西,于是把这部片安排在晚餐时下饭。没想到真实生活的力量太大,我每集都哭得哇哇的,更别提吃饭了。尤其在看完关于器官捐献和临终关怀的两集之后,我一度开始失眠,以至于等到再一次周末才又鼓起勇气把它看完。
是的,这是一部需要勇气去看的纪录片。它带领我进入了一个极其残酷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有庆祝24岁生日吃海鲜突然暴毙的小伙子,和用体温帮他暖血袋的医生;有堵在路上只能干着急的急救车员,和好不容易到了医院却因为没有床位进不了急诊室的患者;有颤抖着手舍不得签“放弃治疗”这四个字的父母,但最终他们同意捐献自己儿子身上全部可用的7个器官;有等待了上千天肾源活一天算一天的患者;有连接着生与死,每天都有人离开,可也会常常举办生日聚会的临终关怀病区。
《人间世》的第九集叫做《爱》。这集只有一个主人公,26岁的张丽君。她在怀孕后被查出癌症,在流产并接受治疗与留下小孩之间进行了艰难的抉择,最终强撑着在第30周剖腹产生下小孩。最终,她被确诊为胰腺印戒细胞癌晚期,已经没有手术必要。她的老公为了安慰她,只说现在先化疗,可能会掉头发,不过没关系,以后还会再长出来。这个坚强的女人心知肚明,笑了一下却实在没忍住眼泪说:“老公,我还能有头发再长出来的那一天吗?”
因为早产,张丽君的孩子“小笼包”一直住在暖箱中。张丽君在老公的陪同下去看过一次,她只能隔着暖箱为小笼包唱张悬的《宝贝》。而等到小笼包终于可以回家时,张丽君却因为癌症转移,一只眼睛失明了。她害怕小笼包的记忆里没有自己,撑着精神为他录了18年的生日快乐。录的过程中,她的头发掉了,吃饭开始呕吐,被人碰到身体会痛,肿瘤越来越明显。
在整个一集纪录片中,张丽君的老公对她总是腻腻地叫昵称、摸额头、亲亲抱抱,语气温柔得像在二次元,但一点都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他后来也去剃了个光头,带着张丽君去出国旅游。因为张丽君说:“我已经想好了我死时的场景,我不希望自己死在病床上,身上插满了管子。”
此时我多么希望这只是一部电视剧。片尾曲放完,演员卸妆换衣服,各自回家,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和这个片中的残酷世界说再见。
在此之前,我就是这样,自顾自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在年轻人的世界里吃喝玩乐,熬夜刷微博,跟风追热点。我知道千里之外明星的床笫之事,却不知道自己的尽头在哪里。不知道怎样面对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如何招架意外与死亡。不知道怎样才算是活着呢,不知道怎样去度过生命才算是有价值的。
此时再去看,那些因为别人希望所以自己也希望达到的种种目标,诸如:升学、求职、买房等等,都是虚妄的追求。然而时间是在真实无情地流逝,朋友们散落天涯,亲人一天天老去,生活是正走在下坡路上的。
所以应该怎么办呢?
约翰 · 梅纳德 · 凯恩斯大概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说:“长期来看,我们都是要死的。”这样想一想,似乎可以让人心平气和一些。在变化的当下与不变的结局之间,每个人都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来应对未知。这些准备包括思想上的,情感上的,以及经济上的等等。可能是晚上下班后给父母的一个微信语音,可能是有意识地去学习急救知识,可能是领第一份工资之后为自己买的意外保险,可能是明天上班路上主动为有需要的人让座。
张丽君说,我的世界很小,我的世界都是我爱的人。也许这就是好好活着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