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题,答案一看就懂,提笔一做就错
多少人有这样的体会
做数学题时做题时抓破了头也没有思路,一看答案:哦~这样!简单奋笔疾书,解了出来!下次再碰到同样的题——还!是!不!会!
问题到底出在哪了?
1、知识点的掌握不扎实
一学期的知识点就那么五六十个,题型也不超过十几种,真的弄懂弄透了,不可能不会。
看到题就懵,看到答案又觉得很简单,说明你对知识点或题型掌握得不够扎实,。
不扎实到什么程度呢?你拿到题目,没办法根据题目判断考的是哪个知识点,当然也就不会在大脑里调用相应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了——所以会觉得题目难。
看了答案之后呢,知道了题目考的是哪个知识点,大脑迅速调出了相应知识,一对应,自然觉得简单了。
但问题是:因为掌握不扎实,所以看到题目时调不出相对应的知识点或相对应的题型解法,不错,那还有天理了!
2、看答案,养成依赖性
这个好理解吧,一看题不会,反正有答案,慢慢地就养成了依赖性。
实际上,一种思考叫主动思考(不会的题目自己想,查资料,询问老师、家长、同学),即使没有想出来,也把题目在脑子里千锤百炼过,印象自然深刻。
还有一种思考叫被动思考,看了答案,无论是知识还是解法,都是灌输进去的,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听或看的知识存留率只有10%,这样的效率,不可能留下什么印象。
3、类似题型的训练不足
很多老师会根据老师要求总结出相应题型,精讲一至两个例题,然后要求反复做老师精选出来的同类型题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样道理,做题百遍,思路自见,就是因为通过反复训练同类型题目,脑子里自动生成了相应解题模板,自然“触题生情”了。
这就说到了很多孩子做题超多,也很努力,但是数学成绩就是不高,应用题更是一塌糊涂,为什么?大家可以思考下。
重点来了,怎么办?
1、尽量不看答案
拿到题先自己思考,想不出来就看课本,问老师,问家长,或者问同学如果不知道先翻翻书去找一下知识点,也比直接看答案要好一点~
2、不得不看答案时,用这样的方法
如果就是想不出解答方法,在一道题上花太多的时间,也不是明智之举。可以这样来看答案。
第一步,把解题过程完整的看一遍
第二步,找出自己卡壳的地方,重点思考为什么没有想出来
第三步,非常重要,把答案合上,然后自己独立从头到尾也算一遍
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让大家能够多角度思考,并且通过第三部独立演算来检验自己是否真的掌握。
3、跟着老师做同类型题目强化训练
这个不用多说,题型老师都会总结,只要听话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