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钟馗降魔雪妖魔灵》读懂聚和散的人生哲学
《钟馗降魔雪妖魔灵》这部电影,让格格倍受情绪的折磨。千百年来,为何人类祖祖辈辈都要经历“爱”的折磨?除非你天生就对男女之情没有任何兴趣,否则大多数人都在这件事情上不断磨练,这样的磨练又为了什么呢?
格格一遍遍的回忆过去33年所经历的爱情,一遍遍的去体验发现爱的当下那个感觉,爱的感觉离开的感觉,在格格的经历中,每一段爱情都是一个循环:
发现爱----在爱中,自我消失--合一感觉出现---爱消失,自我回来--爱情结束--进入痛苦的自我折磨模式--痛苦结束进入新的恋情或者封闭内心再也不爱---新的循环开始
格格一直不明白,到底是爱的具体某个人还是爱的这种感觉?
经过反反复复的体验那些瞬间,这个公式的出现,让格格瞬间了悟了尘世的爱。
我们每个人,汲汲一生都在寻求爱,无论你是谁,包括伟大的科学家,大明星,心理学家,艺术家,无一例外,都在寻求这种让其感到舒服、满足的爱的感觉。大多数人试图在一个人身上得到这种感觉,但往往只是在最开始的阶段可以体验到这种感觉,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消失,我们误以为那是因为爱消失了,或者以为是身边人不新鲜了,但事实是:我们所寻找的感觉一定发生在无条件的爱中。
往往交往一段时间后,自我回来了,“计较”“占有“”嫉妒“等等私心出现了,这些只有自我存在时,他们才会存在。那么当私心存在,无条件的爱消失了,那种合一的感觉自然消失。
很多人不相信一种更高力量的存在,但却不自觉的去寻找一种感觉,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但就是感觉有种潜在的力量推动着去寻找。
这就是尘世的爱存在的意义,尘世的爱,是一种幻相,千百年来,无论是神话故事中的妖魔鬼怪,还是尘世间的众多名人,都逃离不开这个”爱“的诱惑,这个幻想让很多人这一世再次白白度多,毫无任何的意识成长。但有些人,却借力爱的折磨,穿透这个幻想,从而意识快速成长,在这”一世“中活出了”几世“的样子。
这便是为何这个世界的”爱情“都是如此痛苦的,痛苦的反面就是喜悦、幸福。有句歌词说的很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规则,如果你看不懂这个局,你就要经历这些风雨,看懂了,你就可以瞬间进入“彩虹”这个结局,看到这个“彩虹”,不需要经历这个过程。很多人大概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在爱情中,所经历的痛苦,一定是在告诉你要成长的部分,比如你的心量不够大,所以你有强大的占有欲,控制欲,你装不下这天下,只能装下一个男人,那你必然产生强大的占有欲,这样你才感觉安全。看到了自己要学习的,就去觉察这样的自己,这个时候,可以不用经历爱人之间的种种争吵、各种磨练,直接成长为“气吞山河”的女人或者男人,此时关系直接进入最后的结尾”美好而融洽“。
爱情还有蕴含着一个“聚与散”的人生哲学。这天下的爱情,哪一段不是聚与散的化身?蒋勋先生在解读红楼梦时,有段话,我特别喜欢:
黛玉常在“人以为喜之时,她反以为悲,”她总是比别人先悲哀,别人看到的是繁华,她看到的则是繁华之后的幻灭。”那宝玉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比如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
黛玉与宝玉如此个性不同的两个人,却成为知己,是因为他们对生命的眷恋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一个认为情这么深,将来会难过,不如不要开始。另一个觉得情这么深,就让它开始,只是希望它能够维持久一点。
这是对情的解释的一体两面。
如果在深入理解,其实也是生与死的化身,每一段爱情都是人来人往,有些人情散后,一辈子都不再有任何消息,这与天人相隔又有何区别?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空“。
只是很少人能看到这本质的”
总之一句话,这世间的情与爱,最终都是为了我们的意识成长而来。
从茹格格
201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