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教育

(原创)教育偶感——保护学生的创造力

2018-01-04  本文已影响65人  王晓瑜

据报载,武汉市新洲区某小学组织春游,其中一名语文教师布置了一道关于以“春天”为题的作文。

待学生交上作文后,大多数学生按照传统思维和老师的指导,赞美春天的万紫千红、鸟语花香、生机勃勃。唯有一名学生认为春天并不好。春天细菌繁殖旺盛,易流行疾病等。他没按“常规出牌“,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因为为师者认为,古往今来,不论文人还是普通百姓大多以赞美春天的美丽来歌颂这四季之首的春天。其实,笔者在明媚的春光里,也曾经写了一首打油诗“春愁似个秋,人若黄昏后,浮华未落尽,丹心何处有?”也该沦为受批评的了。

我想,出现这样的评价结果,不得不引起国人和教育界的重视和反思。有多少孩子曾经说出、提出了奇异的话题被家长和老师的大声训斥——异想天开、不着边际、天方夜谭、胡思乱想所扼杀,这种常规思考和求同教育是与当下所倡导的保护学生个性,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相违悖的。按照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没有鲜明的个性,没有创造力。实际生活中,一些桀骜不驯和特殊的孩子,往往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常常成为受批评的对象,时间久了,这些孩子的个性被扼杀,成为了不当教育的牺牲品。熟不知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违背常规、突破常规的实践中诞生的。如:伽利略、布鲁诺打破教会定论,指出;地球是圆的,地球在自转。“人定胜天”原来一统天下,现在认为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持续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实际行动创新教育观念,自我突破。我们不仅需要灵活运用经验,更需要打破常规,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本身的多变性,进行创新思维。如果教师自身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怎么能保护学生的个性,又怎能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引导学生不随波逐流,不屈从传统和权威,引导学生学会超越,超越理论、超越习惯、超越经验。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为权威型思维定势在日常思维中固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为我们节省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不必凡事从头学起。但是,从创造思维的角度来说,在需要推陈出新的时候,人们往往受权威思维定势的影响很难突破权威的束缚,有意无意地沿着权威的思路向前走。如果不破除思维定势和权威,学生会成为教师嘴巴里标准答案的复印机——静静地不假思索地把答案抄到自己的练习本上,再抄到考试的答案纸上,结果变得呆头呆脑,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成了一台学习机器,哪里还有半点想像力、创造力可言?破除思维定势和权威。让孩子们善于观察,勇于实践,见微知著;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大胆想象——能够想、敢于想、善于想;敢于质疑,求异思维,不仅要培养孩子的集中思维,更要善于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真正实现“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教育效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