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以后

抱歉,你要的安全感,我给不了

2017-04-28  本文已影响14人  拾荒Demo
图:卜若梨

昨晚,后台有个姑娘找我倾诉。

跟朋友打了个电话,大概五分钟吧,回来一看,屏幕被她刷爆了。

三十多条消息,每一条都义愤填膺,处于一种极度焦虑的状态。

她控诉男朋友很自私,很自我,为什么呢?

没有24小时开机,

没有一分钟内回复她的消息,

没有随时跟她视频,向她报备所有事情,

没有记得所有的节日纪念日。

她说自己那么那么在乎他。

每天不停地给他打电话发微信,关心他的一举一动。

他为什么不仅不领情,反而越来越冷漠呢。

我一条条看过去,斟酌着该怎么劝这姑娘。

刚打出几个字,又跳出她几条消息。

最后一条是:你为什么也不理我,我取关了。

我看着还没打完的字,哑然苦笑。

我在想,如果我是她男友,应该也会变成她口中自私自我的坏男人。

因为,没有人可以满足她对爱的渴求与焦虑。

◆ 一分钟没有回复她消息,她会害怕是不是他不理我了;

◆ 不随时报备一举一动,她会脑补各种不堪的画面;

◆ 忘记一个微不足道的节日,会纠结他是不是不在乎我了。

不是鸡汤看多了,就是极度缺乏安全感,无法掌控内心的孤独感与相爱的距离。

很多姑娘在后台问我:

他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理我,

为什么我总是在胡思乱想,

我知道我这样不对,为什么就是不能停止猜忌与折磨。

卡伦·霍妮提出,我们在基本焦虑的影响下,形成了神经质性格(neurotic character),即一种对自己无信心、对他人多怀疑、对环境充满忧虑与不安的异常性格。

在这种性格里,意味着心理上无比软弱,感情上有强烈的隔离感和孤独感。

一方面希望依赖他人;

另一方面,又对他人有着深深的不信任和敌意。

一方面想把自己的责任都交于他人,有一种被保护受照顾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充满质疑与敌意,潜意识里寻找对方的漏洞。

基本焦虑的形成取决于从小家庭,父母的关系。如果幼童时期得到足够的温暖与关注,长大后便会拥有更多的自我安全感。

而在我们的家庭关系中,80%以上的父亲,没有时间与孩子相处,70%的父亲都是缺位的。

中国大部分的家庭,都属于单亲式教育。

这样家庭的孩子,对安全感的寻求得不到满足,无法建立内心的正确评价机制。

长大后,只能向外扩张,从外界来寻求安全感。

比如挣很多很多钱,寻求物质上的满足;

比如找一个爱人,要求对方每时每刻都以自己为主,一点空间都不留。

可是,安全感是自我内心秩序的建立。

另一个人再亲密,你心中也会存在不信任,存在怀疑。

所以一旦出现一点缝隙,就会被无限扩大,直到摧毁那一点艰难建立起来的秩序。

越追逐,对方越冷漠,你就越怀疑,越没有安全感,最后只能被自己无穷无尽的焦虑溺死。

安全感是自我内心的力量,与外在无关。

如果因为想要获得安全感而走入一段感情,80%都会失败。

就像电影《我想和你好好的》里倪妮饰演的喵喵,被占有欲和疑心病折磨,无法正常去爱,只能进行无休止的互相伤害。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开始像文章开始的那个姑娘一样,为一点点小事跟对方纠缠不休,恨不能在对方身上装个监控,掌握一举一动,在乎他在乎得他都想逃了。

那么你得开始警惕了,是不是已经开始摧毁安全感这座大厦了。

安全感不是从外部拿回来的,而是自己一点一点重建的。

1.相信对方。既然相爱,就要试着放下那些怀疑,那些敌意,给对方足够的空间与自由。

相信爱情的力量,相信对方足够忠诚。

爱情是相互吸引,彼此独立,越捆绑越逃脱,越束缚越容易死去。

2.相信自己。没有安全感本质上还是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拥有一份赤忱的感情,不相信自己能获得一个全心全意的爱人。

你觉得没有人爱你,只有自己无底线的在乎与付出才能得到对方的青睐。

相信自己,他爱你只是因为那是你,不是你的妥协与委屈。

3.控制距离。相信需要时间来构建,如果暂时做不到,那就掌握方法吧,控制好相爱的距离。

哪怕你恨不得对方每时每刻都以自己为中心,哪怕对方没有及时回复你,你心里已经翻江倒海地胡思乱想。也一定要忍住啊,不要连环炮似的追赶他。

工作,逛街,旅行,该干嘛干嘛去,适时地表示关心即可。自由与独立的灵魂才会让他欲罢不能。

相爱是本能,长久相伴却需要方法。

愿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