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写作,我可能要多奋斗10年
写作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
有一次和同事在河边一起散步,谈到一个话题,就是我们有没有一个长期坚持的习惯,并且觉得这个习惯挺有价值的?
其实很多人是没有这样一个习惯的。
你可以回忆一下,你有没有?我想了想,我还真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是教育写作。
我从1999年9月来到遥远偏僻的南盘江边一所村里的学校教书就开始了教育写作,断断续续写了一些教育日记。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那些年的写作,到底带给了我哪些变化。
第一,写作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梳理思想最好的方式。
我其实没有太多爱好,平时不上课的时候,看看书,练练字,或者和村里的民办代课老师吃饭,或者找学生聊天。
在村里的学校,人很容易陷入无聊,每当放学后,学生和村里的老师都各回各家,唯独留下我一个人(当时只有我一个公办老师留守学校),呆在空无一人的学校,尤其是还没有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的时候。
而写作,真正让我摆脱了无聊。一般写作从灵感闪现、构思到成文,至少要花两个小时,这几乎是我们工作之余很大一个整块时间了。而时间如此碎片化的我们,拥有整块时间思考一件事情、做一件事情,其实是很奢侈的。
你花两个小时看电影、看综艺、刷抖音,和花两个小时写一篇文章,结果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你在消费别人创造的产品,你是被接受、被喂养的姿态;而写作,是你在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作品,你是创造者、供养者,写作是思想和灵魂的绽放,与前者完全不一样。消费本身不会带来高级的快乐,但创造可以。人的生命是很有限的,每一天的时间都不够用。你想做一个被喂养者,还是活成一个创造者?
当我看到我写的文字被记录在报刊杂志上时,突然觉得我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作品。
第二,写作让我摆脱了肤浅,没有写作,我就是一个普通教书匠。
教书23年来,我没有出色的教学成果,学生成绩平平,我一直把精力投入到了学校业务中,当了11年的教导主任,又当12年的教科主任,天天和业务表格文档打交道,教书成了我的“副业”,要拿出课堂教学成绩,那就只有几张优质课参赛“秀”来的证书,所以说,没有写作,我就是一个普通教书匠。
世俗和低级,是两个概念。我自认为是一个活得比较世俗的人,我永远学不会溜须拍马陪领导吃饭的那套,也不会考虑场合圆滑地处理同事领导的关系,而被人背后指着骂我“情商低”。但我活得特别接地气,聊天也会吐脏字,虽然没有李笑来那么直接,也没有王朔那么澎湃。在生活方面,我活得并不算高级,我甚至刻意回避这种高级感,我多次拒绝陪领导吃饭,我讨厌饭局的虚伪做作,以致领导都不喜欢我,甚至成为领导前进路上的“钉子”,因为我觉得那样离大众太远,离民生太远,离世俗太远。
我一直相信,世俗的快乐,才是人性的快乐、真正的快乐。但人不可以活得低级。写作会让人摆脱肤浅。写作不是吸收,而是创造。而创造,让人走进内涵,走向思考,走向深刻和高级。当你的脑子里装了要写作的思维时,你看待事物时就会变得更加敏感,甚至有不同的角度。你所看到的世界,因为写作的枢纽,从点状变成线状再到网状,构成了内心更完整的世界。你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新天新地。
第三,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自我投资。
可以不夸张地说,我的事业,是写作带给我的。
最值得高兴的是在我评职称或评选骨干名师时,我写的文章发挥了作用,为我加分,2007年,在同等条件下,我因比同事多了1篇《感受课改,兼谈新课程改革的“几”个变》,让我评上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2016年,杨凌霄老师带我们工作室学员到北京跟岗研修,她布置了工作室主张“简明悟理”思想的理解,我写了1篇《从“简明”到“悟理”——教育主张简明悟理,课堂追求返朴归真》,提出了“七简两悟”,后来成为了工作室“简明悟理”教学模式的参考标准,后来所写的文章为我评上州级骨干,州级名师及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添砖加瓦,让我感受到了写作带来的复利效应,顺利评上了中小学高级教师,成为镇上第一个凭条件评上高级职称的乡村老师。
一直以来,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出书,会有粉丝,会提前好多年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现在,这些都变成了现实,而这些都是源于写作。我后来渐渐明白了,这波互联网发展浪潮,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革命,真正释放了个人的能量和才华,使得这个时代成为成就个人品牌的时代。只要你有好的观点、专业、内容,就有可能被全世界看到你的才华。而写作,就是打造你个人品牌最好的方式之一。
你可能会问:我以前没有写作习惯,也很久没写作了,还可以学会写作吗?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我也是在我将近30岁时,重新开始写作的。怎么系统学习写作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写作,让我们因为写作而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优秀的你!
(作者:韦成继,007全民写作大使,立志推动教师全民写,帮助更多中小学教师通过写作获得成长和改变,我因写作而改变,就用写作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