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不在多,但贵精熟
2022-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老殷good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这句话出自于阳明先生的《传习录》,我反复阅读,被深深触动了。
大意:老师讲课不在多,贵在精熟。根据学生的资质,能认识两百字的只教一百字,让学生的精神力量有所富余,便不会产生辛苦厌烦的情绪,反而会有收获的喜悦。
读后恍然大悟,不少学生的厌学可能就是老师教得过多所致。
反思平日的教育活动,家长巴不得自己的孩子勤学苦读,取得优异成绩,于是乎节假日恶补,教辅资料一本接着一本地做。老师们巴不得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刻苦努力,考出的成绩比其他班级、其他学校好。有的老师课间十分钟都舍不得让学生休息,把学生当作了装知识的容器。而学生有个体差异,学习成绩有优、良、差也是自然规律。现在的中小学生和高中生都苦、都累,厌学情绪严重,与家长期望过大、老师教得过多、课后作业负担过重等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让自己与学生都“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呢?
根据学生资质,精讲精练,作业布置分层次有梯度,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忽然想到学生背书的情况。几年前的黄江渝同学可以一气呵成地把整本教材的文言文声情并茂、摇头晃脑背诵完,且不会错、不会添、也不会漏一个字。她背书时神情愉悦、神采飞扬,我听她背书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当然,这样的同学在乡镇初中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不是老师单方面能够教出来的。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四首古诗词都不能一次性背诵,当允许他们一次背诵一首时,这些孩子还是能够背诵的,且内心也会充满喜悦,自信心也在慢慢增加。
上课也是如此,每节课不贪多,把一个知识点讲透彻,让学生听明白、会运用,学生学有所获的喜悦与幸福感油然而生。如果贪多,学生往往嚼不烂,还会消化不良,自然渐生厌意,久之必然厌学恨学。
“授不徒多,贵在精熟。”值得广大教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