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研究意识
2022-01-21 本文已影响0人
兰海2021
教师的天职是教学,这毫无疑问。问题在于,为什么有的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教学,却只感劳苦,鲜有功劳?学生不满意,自己没提高。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教师缺乏研究意识,日复一日地重复别人和自己。那么研究很难吗?其实也不难。
以下路径可供参考:一是以课文为原点的文本研究,二是以学生质疑为原点的学情研究,三是以课例为原点的教学研究。简单来说就是研究“这一篇”“这一班”“这一课”。
以课文为原点,由“这一篇”到“这一类”“这一本”,由文及人,由人及文,扩展开去。以学生质疑为原点,常能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解决一个小问题,即是研究一点小学问,几十个学生,几十个问题,能做出多少学问?学生的问题是教师的金矿,这是语文教师治学无可替代的天然优势。以课例为原点,可利用信息社会的网络优势,把同一篇课文的不同课例找来,梳理比较,研究思考,结合学情,上出新意。如此治学,“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对语文教师来说,研究其实是一种不断思考、实践和创造的过程,也只有这样的语文课,源头活水才会常涌,不停留在技艺、方法、模式等层面打转。当然,如果在研究的过程中自觉地把一些成果转化为课题、论文、书稿等,就更好了。
教师要有治学意识,要有研究意识,才能不断突破自我,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