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读书想法

学会共情,才能触摸到别人心

2023-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精进的医生

2023年7月10日  星期一  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低调处世,切莫顶着光环到处乱跑,要尽量把自己身段放低,最好是低到尘埃里去,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尤其是你想要争取别人、影响别人时就必须要收敛锋芒,和他站在同一个台阶上,不要试图高高在上、居高临下。

曾经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报道。很多年前,一个传教士去到一个煤矿区传教。他每天都把自己收拾得非常整洁,待人无比和善,但好长一段时间,附近的居民没几个人买账。要不是看在每次礼拜时都能得到些小礼物的份上,人们根本不会去空旷、冰冷的教堂祈祷。

传教士焦虑不已。冬天来了,他想把教堂弄暖和些,便一个人跑到矿区,辛辛苦苦地背了几袋煤回来。然后顾不上清洗,像以往一样,挨家挨户的劝人们当天晚上去教堂祈祷。

出乎意料的是,当天晚上,所有他拜访过的人都聚到了教堂,诚心听他的布道,并且皈依了上帝。众人散去后,传教士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上床睡觉前,准备洗脸时,他才意外地发现:由于自已运完煤没有洗脸,自己的肤色简直就和那些黑乎乎的矿工们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影响别人,首先就要让对方觉得你和他是同一路人。只有这样,你才能走进对方的心里,才能有进一步交往的可能。

我以前在乡下工作,有一位男同事病人特别多,他上班看病,下班就在田里干农活儿,许多病人都是来找他看病的。他们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当我们问病人找谁看病,他们总会说:“我要找那个像农民的医生!”这些病人大都是农民,他们就想找和自己一样干农活的医生,信赖自己的同一路人。

《道德经》中的名句:“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意思就是说,圣人一一泛指那些德才兼备的人,之所以能够站到世人达不到的高度,做出常人做不出的成就,就在于他们能够走进没有“我”的世界,共四海之利为利,以天下之心为心。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舍小家,为大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而凡人,之所以称为凡人,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经常把“我”字挂在嘴边,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人之天性使然,也是普通人与智者、圣人的差别所在,甚至可以说是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根本区别。

其实,最高级的善良,一定要学会共情,这样才能触摸到别人心。《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家精神病院住进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他不哭不闹,不唱不跳,而是每天撑着一把伞蹲在角落里,不吃也不喝,因为他总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医生怕他饿死,就千方百计地让他吃饭,但他说什么也不吃。没办法,大家只好汇报院长。

院长就想了个办法,他也撑了一把伞,蹲在病人旁边。不一会儿,病人就奇怪地问:‘“你是谁呀?”院长说:“我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过了一会儿,院长站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咱们蘑菇是不能走来走去的!”院长说:“谁说蘑菇不能走路?蘑菇也可以动啊!”说完继续走来走去。病人看看院长,又看看自己,觉得院长的话有道理,便迟疑地站起来,试着走来走去。

院长见他上钩,接着又拿出一碗米饭吃起来,病人又奇怪地问:“咦,蘑菇怎么可以吃东西?”院长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不吃饭怎么长大?当然可以吃东西呀!”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了,几周之后,这个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在心里他还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只要他把悲伤放在心里的一个像蘑菇的圈圈里,不要让苦痛浸染了他的整个生命,他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快乐的生活。当一个人痛苦的时候,也许,他不需要太多的劝解和安慰,训戒和指明。他需要的,只是能有一个人陪在他身边,我愿意分担你的快乐与不快乐,甚至当你的世界下雨时,只是为你撑起一把伞。

学着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少一些质问,多一些理解。共情说难很难,但也挺容易;只不过是在别人遇到困顿时蹲下身来,陪他做一只“蘑菇”罢了;而他,必然也有让自己生活重新快乐起来的能力;学会共情,才能触摸到别人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