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班就焦虑丨四个步骤帮你摆脱职场焦虑

2019-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大白的小小世界

王小波说:“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他认为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学会享受当下的美好与苟且,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才是生活。

可对于80后、90后,天马行空的美好根本不切实际,生活的各种压力接踵而来,每个人都被一股莫名的焦虑感裹挟着,将自己隔在了这道高墙外面。

几乎每天我们都会听到有人在抱怨自己很焦虑,比如前几天“网易暴力裁员”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大公司“暴力裁员”的话题刷屏朋友圈。有人反问道:谁能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呢?如果这事发生在我身上我该怎么办?然后感到莫名的不安与害怕。

也有朋友向我抱怨,最近总是噩梦惊醒,做梦都是工作不顺心,是不是我注定就是失败者,于是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死胡同中。

也有人说:总是担心做的工作让领导不满意,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好或不对,害怕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太想完美结果却不如人意。

如果你也常常因为工作中的各种事情感到焦虑,这本《工作不焦虑》也许可以帮助你摆脱职场焦虑,实现高绩效工作。

本书是两位作者德里克·罗杰和尼克·皮特里走心、走脑、行动的结晶。德里克·罗杰英国皇家特许心理学家,他的专业研究领域是生理焦虑,曾获得英语文学和心理学学士学位、临床心理学硕士以及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尼克·皮特里拥有哈佛大学硕士及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商业与体育教育学士学位,CCL资深培训师,他和企业首席执行官及其团队为很多机构在面临重大变革时期创建了韧性战略。

一、重新定义焦虑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有时候适当的焦虑也是好事,它可以激发你的斗志,让你更有激情、有动力的去工作。可是我们自己静下心来想一想,当你焦虑时,具体是一种什么感受呢?答案通常是各种各样的痛苦体验,这些感受不可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试问有多少人焦虑了一整天,回到家却对爱人说:“今天我感觉特别好,因为我很焦虑”?那些说焦虑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和潜力,这个回答者本身就没有搞清楚焦虑的实质。事实上,焦虑带给人的只是缩短的寿命以及更痛苦的生活。

下面我们将描述“压力”和“焦虑”的异同。“压力指的是一种执行任务的要求,且这种要求在程度上比较强烈,但其本身并不包含焦虑的成分。比如你迟到了,是接纳自己迟到的事实,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还是对自己起晚了这件事充满内疚,对自己的行为懊恼不已,对后果担心害怕?其实事情很简单,你早上睡过了,现在迟到了,仅此而已。

本书认为焦虑是人们反复纠结烦心事导致的。压力+纠结=焦虑。丹麦哲学家布里丹讲过一则寓言:有头毛驴,在干枯的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了两堆草,由于不知道先吃哪一堆好,结果在无限的选择和徘徊中饿死了。现实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纠结。

二、四步摆脱焦虑

·唤醒

·专注

·超然

·释放

1.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更好的清醒状态

有的人虽然醒着,但是会陷入“醒着睡觉”状态。比如你现在正在参加一个工作会议,你内心十分排斥这个会议,又不得不参加。没过一会儿,你就开始走神,开始琢磨午饭吃什么?这个周末去哪儿度假?此刻你进入了“醒着睡觉”状态。这时,老板突然问:“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你猛然间醒来,竟无言以对。这种处于“醒着睡觉”状态的时间越长,意味着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短。

当我们觉得这件事让我们感到不愉快,没有兴趣的时候,我们的思绪就会跑到其他地方。这就像当初我们上学时候,如果我们不喜欢英语,上课就会不自觉想睡觉或者走神,带来的结果就是,每次考试不及格。其实单调乏味并不是工作的本质,只是人对工作的态度。当你给一某事物贴了标签,也就赋予了该事物对你的意义,如果你总是说“我很焦虑”,那么焦虑就会如影随形。

而保持清醒就意味着守在当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与感官联结。感官只有在当下有感觉,你可以有意识的、有目的地基于过去、立于足下,为未来制定计划,这种过程叫“慎思”。

2.是否焦虑取决于你自己

当你正在做一个方案时,这时候领导突然当着公司所有人的面对你说:“你可得抓紧时间做了,否则你的职位不保。”听到这样的话,你脑袋里充斥着全是对领导的不满,你感到非常气愤、也非常尴尬,你也害怕随时会失去这份工作,你想到了还有房贷、车贷,下个月小孩又要交学费了,于是你顾虑重重。但是你也可以换个角度考虑这件事,他只是想提醒你尽快将方案做出来,只是他做事没有考虑周全,应该私下对你说比较好。事件只是人们纠结的原料,是否继续纠结取决于当事人的选择。

稻盛和夫说: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这比什么都重要。 你要明白,担心、害怕毫无意义,一直沉浸在烦恼中只能延长痛苦。行动起来,哪怕仅仅完善简历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3.不陷入事件本身,察看事情真相

假如你在树林里想捉一只猴子,那么你先找一口锅,在锅上戳个小洞,洞的大小刚刚够猴子把手塞进去。然后你把锅倒扣、固定在地上,再拿一粒花生米放在里头,然后你就藏在树后面等着就好。不一会儿,一只饥肠辘辘的猴子跑了出来,它果然把手伸进锅里试图拿那粒花生米,终于拿到了,但是洞太小,猴子抓着花生米的拳头无法从锅里抽出来。这时你从树后走出来,便可轻松的抓住这只猴子。事实上,森林里到处是食物,但是猴子却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东西,只为了一粒花生米,就牺牲了自由。因为猴子无法做到释放。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痛苦就像猴子一样,舍不得放下手中的那一粒花生米,还不停的在想,如果我能拿到这粒花生米就好了,于是又陷入纠结的噩梦中。我们就像猴子,需要的是释放。被唤醒后,要立刻回到当下,你将有机会重新控制注意力、客观看待事物,消除那些让问题变得错综复杂的负面情绪。注意一点,你所释放的不是眼前的工作,而是随之而来的负面情绪。

这本书建议那些难以舍弃纠结行为,当陷于困境时可以向自己提问三个问题:问题一,“这件事有趣吗?”问题二,“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吗”?问题三,“这件事潜藏的机会在哪里”?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纠结上。不管你能活多久,都要现在就行动。

罗振宇说:成大事者不纠结。我们很多人都花时间陷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是你要知道,试图让每个人都喜欢你,永远都不可能实现。

《工作不焦虑》这本书通过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法,教读者控制和改变习惯,最终消除焦虑。并手把手指导我们构建韧性思维,帮助我们不断调整自己,使我们在多变、不安、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最后我还想说:想法只是想法,什么也不是。对抗焦虑,知易难行,需要不断的付出实践,所以,行动起来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