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读故事,是好事吗

2023-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晴天__

      家长问:孩子自己看书,或是要家长读书,或是听故事,都会反复,是为什么呢?

      答:你这个问题特别好,国外的研究人员做过一组实验。将孩子分成A、B两组,A组每天重复听同一个故事3次,B组每天听3个不同的故事……一周以后,研究者询问相应问题,以获知幼儿对陌生词汇的掌握程度。A组很好地记住了陌生词汇,而B组只达到猜测水平,几轮试验的结果都是A组表现好。

      幼儿的重复听故事、看书,就像我们看电影,第一次看只求知道故事情节,第二次看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故事细节上,10遍、20次以上形成逻辑关联(我们通常说的智力发展)。因此通过重复,幼儿可以开发更多的精力和脑力。其实幼儿不仅听故事重复,学说话、搭积木……都有不断重复的特点。

      那反复读是好事,不反复读就没有智力发展了吗?这不一定,要看孩子年龄段顺势而为,万万不能抓着一个理论套所有阶段。有家长了解到重复的好处,会迫不及待地要求孩子多听几遍或者复述,以检测孩子记住了多少?这反映家长的两个问题,一是不理解儿童成长规律,二是功利心。对于儿童,如果有人向他提出了识记的要求,他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识记上,而把兴趣放到次要的地位。慢慢的,孩子意识有那么多任务等着他,他不觉得这件事有趣,那破坏不知不觉就产生了。

      如何通过“重复”顺势而为呢?有个邻居小女孩1岁的样子,有一天听到爸爸放屁!!!好奇心驱动,接下来的一个月,她每天不仅等着爸爸放屁,还不断重复说“爸爸放屁”“爸爸放屁”“爸爸放屁”……家人觉得很没面子,太难堪了。

      家长来问我,我给她讲了孩子大脑的发展规律,让她等孩子再说的时候,爸爸妈妈配上不同的声音“噗”“嘣”“啪”,把难堪变成有趣,瞬间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休息时间带孩子去寻找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配上图画书,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语言和声音的敏感期,也培养了阅读兴趣。

    教育藏在细节里,每一次问题都是成长的契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