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反思045
第45天 感染熏陶,潜移默化
魏老师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讲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教师要努力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第二个问题讲通过课文内容感染熏陶、通过课外阅读感染熏陶、用格言熏陶感染。第三个问题讲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使学生的信心意志得到锻炼。第四个问题是春风化雨柳成荫,讲潜移默化的教学获得的收效。
在这篇文章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这一点:
让学生爱上阅读,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
魏老师在每讲一刻之前,都会向学生推荐作者传记。魏老师给学生卖了70多位伟人和杰出人物的传记,大力提倡阅读。1982年《人物》月刊出版青年专号,魏老师立刻写信到北京订购,使全班同学人手一册。
魏老师认为课外书刊其实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他给学生们买了300多本课外书,指导学生按照不同的爱好选读各自需要的书,又按照不同的接受能力规定自己的阅读量。
魏老师记这篇文章的时候是1982年,距离今天35年之久,可是我们却在文章中读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读书内容。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在教育家的眼里始终都是重要的。我们也不难记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为了让一个生物学的不好的二年级孩子,苏霍姆林斯基在几年的时间里指导他阅读了几百册的书。他们那个时代都已经把读书列为最重要的事了。
再看看我们呢,始终带着学生在试卷中摸爬滚打,死去活来。到最后才发现我们培养的只是会做题的孩子,他们缺少思考,缺少判断,更不用提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所以,当我们看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规定时,我们都会为之振奋。再不读书,我们的孩子将和这个世界越来越远。
我们可以做一下简单的设想,魏老师在文章中提到90多本传记,300多本其他课外书,学生人手一册《人物》杂志,假如每个孩子每年读完其中的三分之一,那就是30本传记,100本其他课外书,平均每个星期读完两本。
我们的孩子是多做了两套试卷,人家的孩子是读了两本书,我们和人家相差的是两本书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无法追赶的。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读书会有不同的体验,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在他的少年生命里,缺少书籍的明亮,也一定缺少精神的明亮。
孩子的阅读已经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我们姑且不说未来的中考高考会如何侧重阅读,即便走上社会,不会阅读,没有丰富阅读经历的人也终将是人群中最贫瘠的一部分。
我们有高考的压力,我们也有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但是,让孩子们拿起书本,爱上阅读,却是语文老师必须要做的事。一个教师可以影响一群孩子,希望我们自己也真正拿起书本,爱上阅读。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们才会受到影响,成为热爱读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