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每天写1000字

我就要走在老路上——从摇滚走到嘻哈

2018-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常洛瑜

恭喜嘻哈,终于感受到摇滚早年的待遇。

一整天,我从各个渠道,看到一大批音乐人、媒体乃至知识分子的愤怒,但我的内心却毫无波澜,甚至想发出一阵冷笑——

现在嘻哈的境地,如果上点年纪的人,会觉得这是多么熟悉的一幕:尽管谁也没看到所谓的文件,但通常来说,对演艺界文件口头传达即可,各大媒体、电视台即可了解精神,主动屏蔽。老崔说过自己的被封杀:“我在北京多少年不能演出,各个机构都说上面传达的文件,但到现在,我也没看见文件在哪里。”(大意)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不可能在主流媒体上看到任何一支摇滚乐队(如果你认为零点是摇滚乐队,那当我没说),官方如同看待洪水猛兽一般各种围追堵截,但地下的摇滚火焰却从来没有停歇。树村、东北旺、迷笛音乐学校、现代音乐学校、豆瓣、虾米、myspace、电驴……一代代摇滚乐手通过这些渠道不断成长,直到现在,终于有了那么点破土生芽的迹象。

这种对比,并不是为了贬低嘻哈,而是因为,它的这种结局并不意外。摇滚乐已经为它做出先例。并且,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事实上一直都存在,出版业、影视业、新闻业……忽然因为嘻哈的被封杀而恼羞成怒,潜意识里暴露了自己的“幼稚”——你早应该想到,这里发生什么事情都不意外。

历史在一轮轮重演,只是主角不同。

经历过封杀的摇滚乐没有死,反而诞生出更多新鲜的声音,中国摇滚乐终于不再局限于老金属的风格之中。虽然我不喜欢那些热血的口号,但《后革命时代》这部纪录片里,吴吞的一句话说得特别好:“种子,必须埋在地下,埋在土壤里,那样,它才会长成一棵树。”

更何况,对音乐技巧、素养要求更低的嘻哈乐来说,主流媒体的封杀,不会对这种音乐产生任何发展上的干扰。反而,我们不能小看年轻人的能量:越反什么,我偏越干什么。你的平台不让听,我的渠道有的是!远离主流的嘻哈,也许会在狂热之后开始沉淀,出现更多有趣的声音。

在我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个观点:只要没有被法院判决“剥夺政治权利”,谁也没权力封杀ta,这才是对法治的尊重。当然,你可以限制他在你所控制的平台发声,这是你的权力。而他,也可以换一个你够不着的地方,继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所以,对于嘻哈的被封杀,那仅仅不过是某个/某些平台被堵死。世界这么大,没必要为此而哀嚎。

当然,真正喜欢嘻哈的乐迷并不会觉得有什么,喜欢上这种音乐的时候,国内没几个人听,现在重回非主流,并不存在身份/思维上的不适应。年轻人,总会找到自己的渠道,去听自己喜欢的歌。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摇滚乐迷们凭借着一盘盘洋垃圾,了解到全世界的音乐;互联网时代,一张纸想要让年轻人就堵上自己的耳朵——

螳臂当车。

想想看,当年的哈狗帮是怎么火的?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我们通过一张张翻录的磁带,生生让远在台湾的哈狗帮成为全国学生圈都无人不晓的“地下嘻哈之王”。

切了就切了吧,那些音乐媒体没必要杞人忧天,反正被切的还少吗?

切了就切了吧,没必要再吆喝“XX已死”的口号,只要喜欢的人还在,它就一直活着。它不影响你对某个音乐/事物的热忱,更不会让某种东西彻底断子绝孙。带着你的耳机,笑嘻嘻地看着这个世界,那些你喜欢的音乐人,依然在你的脑海里咆哮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