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块钱一份的报纸,你买过吗
30+的人,像我,应该还是买过报纸的,但九十年代再往后走,报纸应该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了,那时候有了电视机,纸媒不再是主流。到现在,不光是报纸,就连杂志都已经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以后,书是不是也会消失殆尽?
印象中,我是在学校报刊栏见到报纸的。那时也许已经有十多岁了,家里从没有看报的习惯,但是学校规定要订报时,作为班干部家属,我妈还是同意我订了。
我猜我没有仔细看过。不过报纸还有另一个用处——擦玻璃,用报纸擦出来的玻璃格外明亮,不像用抹布,总会留下细小的绒毛。
后来工作了,更是从任务式订报的形式中知道了报纸生意并不好做。领导说,xx报给学校下达了多少任务量,老师们先根据需求订,差额学校再补。这也是无奈之举,报纸是城市的窗口,但报社人也需要养家糊口,销量是关键,而个人买报纸的行为基本上已经消失,只能摊派给单位了。
那时候我订过《长沙晚报》《浏阳日报》,还有《青年文摘》的杂志。杂志还在,报纸可能有两种去向,一是给学生用来擦玻璃去了,而是看几眼收起来给了收废品的大爷。
现在想想,感觉错过了几个亿。
那日看直播间,卖家正在卖报纸,噱头是“生日报”,卖生日当天的各大报纸,诸如《人民日报》等。我一下就被吸引了,这也是个挺不错的生日礼物呀,看看出生当天发生了什么。不过我纳闷的是,卖家说是正规藏品,那要是几个人同一天生日,第二个人不是买不了吗!
后来我想通了,现在的伪造技术,人民币都能造出来,还怕不能把一张报纸做旧么!但不管怎么说,上面的内容总不能造假。
于是,我下单买了一份自己生日当天的报纸。付款时,48块。这报纸还真是不便宜呀,果然。知识就是财富。
今日到手了,是一份《中国青年报》,确实是旧报纸的模样,旧新闻也是九十年代的特点。上面有“学联”,我查了整张报纸,也不知道这是学生联合会,还是什么。在我的记忆里以及我学过的历史知识里,似乎对它没多大印象。(改天再研究一下整张报纸)
历史文明之所以能被考究出来,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吧。如果以后纸制品都没了,万一地球爆炸,新的人类从何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