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重点 -

2021-10-27  本文已影响0人  安之若素mqkx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重点: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咨询师荣伟玲说:“拒绝分离,就等于拒绝成长。再亲密的两个人,也是两个人。如果不懂得分离,那么两个关系亲密的人就会粘在一起,而这是很多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

拒绝分离的爱,不是真正的爱。两个人黏在一起,互相干涉,互相侵占对方的空间,谁也不能很好地成长。

在处理分离上,会出现三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是成熟分离,需要我们一边给予爱,一边坚定地告诉孩子或亲人,你是你,我是我。这样的分离中,关系仍然亲密,但是关系中的两个人都能够拥有独立而健康的人格。

比如面对一直哭闹着不想上幼儿园的孩子,有的妈妈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被孩子的哭闹影响。不管是孩子将入园焦虑传染给家长,还是家长将入园焦虑传染给孩子,都会让事情变得更为复杂。

第二种是拒绝分离。这样的关系不一定亲密,可能还非常恶劣。

朱雨辰,一个男演员。今年39岁了,依旧单身,因为那密不透风的控制和让人窒息的爱。朱雨辰妈妈说:“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我都会去干扰。”

朱雨辰不是没想过反抗,他觉得妈妈的爱太重了,甚至跟她妈大吵“你这样会把我搞死!”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而她妈妈都不知道自己在控制孩子,她只知道她太爱儿子了。

第三种是单纯分离,虽然名义上是亲人,但拒绝爱与亲密。

成龙作为小龙女的父亲,没有尽到任何父亲应尽的职责,导致小龙女一直被同学嘲笑,孤立。不仅如此,她经历了割腕,自杀等自残行为,最后还患上了抑郁。

所以说,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在成长过程中,父母首先做到正确对待每一次分离。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孩子有问题,就会先气急败坏地训斥,打骂孩子,孰不知,孩子的问题,都应该从大人身上找原因。正如在本书中作者所说: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

为此,武志红老师也在文中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张琳是一位焦虑的妈妈,她给武老师写信说,她和丈夫在广州打工,她很担心正在老家四川上初二的儿子变坏。

爷爷奶奶说,孩子抽烟喝酒,通宵打牌上网。老师说孩子除了学习好,其他方面都令人头疼。。

最近一次打电话,儿子居然说爷爷奶奶烦得他有时都动了杀心。

为此张琳很焦虑,但她只是紧盯着孩子的问题,却没有去关注问题背后的原因。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是最大的特点。他并非一定要和父母对着干,而是为了尝试自己的力量,试着为自己的事情做主,给自己争取独立的空间。

如果父母仍然要自以为是地给孩子发号施令,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生活,那么叛逆肯定会非常严重;如果父母能尊重孩子,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叛逆行为就不会那么严重。

听了武老师的话,张琳才想起,暑假时,儿子到广州住了一个多月。临走时,儿子说不想走,爷爷奶奶整天对着他唠叨,让他烦透了。

张琳跟孩子说,爷爷奶奶唠叨也是为了他好,要他听话,当时孩子立即就沉默下来了。

武老师指出,孩子不仅仅是在描述爷爷奶奶整天对着他唠叨这件事,更是在表达“烦透了”的感受。张琳只对这件事情给予了回应,却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跟父母正常交流不起作用,孩子只好用惊人的语言表达不满。实际上,孩子只是用这种方式向父母求助。

父母仍然不能理解,反倒给孩子贴上了“道德糟糕”的标签,那么孩子自然会更加叛逆。

平时我们向别人倒苦水时,也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而已,并不需要那个人的帮助,如果那个人只是倾听并表达出对我们的理解,这就够了。但假如那个人连珠炮似的,给我们提出一系列建议,那么,不管建议多么好,我们都会觉得孤独,甚至还有受伤害的感觉,于是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

孩子也是一样,他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倾听和理解。所以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学会倾听,学会共情。

还有的父母,自己的理想没有实现,就按照自己的理想自我塑造孩子,包办孩子的成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决定。一方面会导致孩子学不会自己做决定 学不会果断和思考;另一方面,如果父母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相差太远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就容易生出强烈的叛逆心,因为他会发现,父母其实是“说一套做一套”。

如果父母自己也在成长,他们就不容易对适应社会产生恐惧和过分的焦虑。如果他们能够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成长,就不会动辄干涉孩子的成长。所以,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