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解救了迷茫困顿的我
都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照理说,50岁的时候人生应该基本平顺了,接受已有的现实、安稳地工作和生活。然而,没想到的是,在自己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生活却变得非常不平静。
由于爱人工作的调动,我们举家来到上海。各种不适应接踵而至:房子的压力、上班路途的遥远、新工作的不适应等等事情搅合在一起。常常夜不能寐,难免与之前的生活对比,心生忧虑。
开始的时候,是对现在生活状态的不接受、对自己新的工作身份的不认同。每日的焦虑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把我罩在其中,虽然爱人对我迁就照顾,但我知道能够让自己走出来的只有自己。
好在,书籍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当我郁闷忧愁的时候,当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时候,书籍就是我最好的解药。《一生的旅程》、《精准努力》、《邓文迪:女人可以活得更精彩》、《人生由我》、《导师之书》、《被讨厌的勇气》。
在这一个多月的烦闷中,这些书籍陪伴着我,引领着我,一点一点打开我的心结,让我慢慢接受现在的状况,并且意识到,决定我自己的不是工作的内容,而是我要以怎样的心态和方式工作。
重新回看火星爷爷的TEDx演讲《向没有借东西》,仍然给了我很多力量。火星爷爷本名许荣宏,8个月大得小儿麻痹,7岁才学会走路。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碍他追求自己的梦想,他经常一个人出国旅游,横跨日月潭两次、也曾跨越北极圈去拜访圣诞老人。他除了正常上班之外,业余时间还坚持写故事。在网站上发表文章、之后集结成书。
他身体方面的不便并没有影响他生活的多彩,“没有”算什么,我可以让他“有”。马云曾经说过:“阿里巴巴的成功,就是因为没有钱,没有技术,没有力量。”松下幸之助也曾说过:正因为体弱多病,我才能一直坚持锻炼身体;正因为学历低,我才一直读书学习,正是因为家境贫寒,我才要更努力的工作。
稻盛和夫也说:“胆怯只会带来背运,只有内心无比坚强,你才有改变这一切的勇气。在灾难来到的时候,越是去躲避,就越躲避不了。与其躲避不了,不如坦然去面对灾难,只要自己心态摆正,身体就会正视所面临的灾难,那么一切事情都会向着相反的方向倾斜。”
马斯克的妈妈梅耶马斯克曾经经历过长达9年的家暴婚姻,31岁终于离婚得到解脱,之后独自养育3个孩子。因为没有任何积蓄,除了做自己的主业营养咨询之外,还兼职模特来增加收入。41岁时,她在南非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日子也好过了起来。可是这时,他的大儿子也就是埃隆马斯克提议搬到加拿大去,因为在那里可能有更多的机会。
初到多伦多的梅耶同样面临很多问题,之前在南非的钱被冻结,她无法在加拿大办理信用卡,她要重新考取注册营养师的资格证,才能开始她的营养咨询事业,而这需要她继续参加多伦多大学的5次本科生考试。
就这样,梅耶和三个孩子在加拿大边读书边工作。她说:“与其因为放弃工作怨天尤人,还不如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妈妈拥有怎样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是最有用的教育方式。”
46岁时,梅耶又开始了自己的写作计划,她每天晚上写5个小时,周末能写12个小时。出书加演讲,让她信心大增。之后她又搬到美国旧金山。这就需要她再次考取注册营养师的资格证书。虽然在学习期间伴随着坐骨神经痛,需要躺着学习,而且她已经50岁了,但她仍然还是坚持了下来,就这样,居然通过了考试。
之后,由于喜欢纽约的环境,再一次搬到了纽约。之后,她给自己列了许多计划:尝试学习各种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生活。60岁的梅耶成为“封面女郎”品牌的彩妆模特。67岁梅耶的照片独占美国时代广场上的4块广告牌。71岁写下了《人生由我》这本书。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就像一颗出膛的子弹一样狂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她)们身上,我看到了面对困难应有的态度、学习到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
心理学家阿德勒也说过,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一个掉在粪坑里面,又抱怨粪坑臭的人,是走不出粪坑的。
“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当遇到困境时,有的人会抱怨,有的人会为自己找理由开脱,更有的人从此失去信心一蹶不振。而强者会选择包容接纳、勇于面对、乐观积极寻找出路。事实上,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恰恰是他(她)对待困难的方式。”
这些道理之前都听过、看过也写过。然而,只有自己身处困境中,在彷徨痛苦中挣扎过,才知道接纳和改变有多难。就像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一样,要在痛苦忧虑的死循环中解脱出来,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我庆幸,之前养成的读书习惯在此刻成为一个我的出口,让我能够跳出来,而不是锁死在自怨自艾中,在喋喋不休的抱怨中让自己进入“受害者”模式。
有的人可能天生性格外向积极,充满活力,自信顽强。比如迪士尼CEO罗伯特艾格、邓文迪、埃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他们精力旺盛、进取心强、目标清晰、坚强独立。也有的人可能生性优柔寡断,患得患失,裹足不前,需要不断地激励。
那就让书成为自己的导师和指路明灯、成为自己的精神食粮。就让书像涓涓细流一样,每日流过自己的心间,补足自己的阳气,让自己就像服用了保健品一样,每日充满阳光,朝气蓬勃。
人类有多少种需求,就会有多少种书籍,文学类、工具类、励志类、成长类、知识类......等等。我想总有一款适合你。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症状”取用不同类别的书籍。
虽然未来的路仍然不清晰、我也一定还会有各种不如意,但,值得庆幸的是,我知道,“书”会一直在那里,一路跟随,陪伴我,给我力量,指引我方向。谢谢你—书籍,希望我们一直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