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旅程
2016年6月15日,搭乘从家门口新开通的动车,我又如约来到八百公里之遥的江城。初夏的火热弥漫在熟悉的校园里,随处可见一群群穿着学士服的毕业生,嬉闹着摆各种造型,只为留下最青春的记忆。两年前翻修一新的国立大牌坊前,簇着更多的毕业生,还有穿硕士服,博士服的。
下午2点半,我坐在家长席的第一排,非常认真的观看隆重的毕业典礼,唯恐漏掉任何一个细节,那位院长风度超群,儒雅有加,毕业致辞很精彩,字正腔圆,满是不舍与鼓励的讲演让我热血沸腾,好像我就其中一个风华正茂,朝气勃勃的毕业生。看着我的宝贝女儿带着学士帽,笑吟吟地登上主席台,接受导师祝福时,我只是咧开嘴笑,格外仔细地看导师亲手神圣地拨动流苏,猜想导师可能说的最温暖亲切的祝福。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大学生活是人生最精彩的旅途,在自由自在中渐渐独立,悄然成长。
真的,心疼孩子学习辛苦,压力大,又羡慕孩子拥有的学习生活,求学的路上,那么多机遇和巧合等着她们。09年进姜中的时候,正赶上七十周年校庆,有机会美美地在舞台上秀了一把。踏进大学门,又赶上老牌国立大学的一百二十周年校庆,真幸运。
四年,一晃而过,孩子长大了,我们没有老去,那些过往依旧清晰。
我记得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新生报到的第一天,人山人海,没来得及看看传说中的“最美校园”,就被瞬间而至暴雨淋了个透彻,这是遥远的城市给我们的见面礼,对于离家求学的孩子而言,算是一场洗礼,一场成长与自立的洗礼。
记得第一次为孩子网上抢票的情形。刚刚学会从网上买票的我,憋着股劲,跟缓慢的网速对峙了一整天,一遍遍输入信息,一次次失败,一边恨自己笨手笨脚,一边心急如焚,晚上九点多,终于成功抢票,电话那头,孩子兴奋不已。离家还不满一个月,女儿告诉我,火车开到江苏境内,就闻到了家乡的味道,真的。
还记得120周年校庆。我们以为孩子会做个慵懒的看客,无所谓的局外人,可身为礼仪部副部长,居然忙得连接电话的功夫都没有。庆典晚会上,校长李晓红一曲高歌,引来无数学子疯狂追捧,我敢断定,那一刻,女儿爱上了这所老牌大学。巧的是,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晓红哥”又被这帮孩子截住,女儿又成为幸运儿,欢天喜地地跟晓红哥合影,像是中了大奖。
作为一个父亲,我的记忆中有太多值得骄傲的。第一学期,平日里文静的女儿要体验一把社会实践,居然冒充大四学生,成功应聘新东方,欢欢喜喜做了一学期“一对一”的英语老师,赚到人生的第一笔钱,还不忘给我买了一块黑曜石作为生日礼物,我一直带着,从不离身。远离父母,独自生活,对所有事物充满好奇,总想去尝试,勇敢地去做学生社团工作,参加各种活动,连宿舍四周的小猫咪都成了孩子倾注爱心的对象。然后,又信心十足地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接着做科研,面对各种答辩。为了能离家近点,孩子决定考研,暗暗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复习迎考,暑假也不肯在家里呆着,宁可去遥远的校园,过清苦的学生生活。也就是那时候,我和妻子突然觉得帮不上忙,过多询问和关爱似乎都成了多余,我们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只能相视而笑:我们的女儿真的长大了。
感谢江城,虽然当初是无可奈何选择那个陌生而遥远的城市,但如今,却成了我心存感激,流连忘返的地方。原谅我的浅薄,到了江城,才知道这里便是三国时代烽火硝烟的江夏。我兴致勃勃地游武汉长江大桥,遥望龟山蛇山,领略天堑变通途的豪情;数次登临黄鹤楼,吟诵故诗句,品味楚文化;观湖北博物馆里的曾侯乙编钟,聆听穿越历史依旧悠扬的古韵;赏中科院武汉植物园里的奇花异草,独自穿行在绚丽中,寻沉醉桃花源之感。归元寺的芸芸众生,户部巷的美食飘香,东湖的碧波荡漾,珞珈山的美丽传说,甚至卓刀泉的关公神勇,周黑鸭的麻辣鲜香,都成了不能忘却的美好。
我们习惯于厌倦,习惯忘却,习惯喜新厌旧,三天热度之后,便自找借口,回归到旧有的巢臼。偏偏在这四年里,居于三水姜城,心向华中江城,每每踏上西去的列车,我都如赴新地般兴奋,欣然而往,又流连忘返。
午夜梦回,心系江夏,从麻城到金寨,是绵绵的群山,有无数过山隧道,从合肥到南京,家就在前面。女儿怕我辛苦,又掩饰不住对我的依赖,喜欢我陪着她来来去去,我也很乐意,我的肩膀永远是女儿的依靠。
这是一次完美的旅行,女儿与青春作伴,带着新奇和无畏,用最美的年华邂逅最美的大学,悄悄地成长,静静地绽放。
撰此小文,留下我这个陪伴者,见证者,欣慰者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