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报》刊发潘涌教授所撰母语教育文章

2018-04-30  本文已影响6人  d9d532d5a8a8

4月13日,《中国教育报》在“环球周刊”以头条大版面刊登《母语:民族文化的象征》一文。这是潘涌教授与研究生李熹同学合作撰写的关于母语和母语教育的专题文章。

  该文认为,母语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乳汁,滋养着该民族新人的成长和壮大,而不仅仅是给学习者提供信息和知识的认知符号。母语充满了情感的魅力,是最温馨、感人至深、安栖心灵的“家园”,是最蕴含精神营养、最能促进心智健康生长的“母乳”,是孕育灵魂、唤醒思想的唯一“摇篮”。母语成为一代又一代民族新人们悠远生长与发展的“精神脐带”。母语消解之日就是民族灭亡之时,母语强盛之日就是民族兴旺之时。

  文章更指出,母语蕴藏着文明延续的全部秘密和文明发展的未来希望。智慧生命服务于宏伟宇宙,就是以独特的母语创造个性化的文明。就此而言,母语其实是人类非物质遗产的核心“年轮”,保护母语就是促进人类非物质遗产的核心“年轮”,进而确保地球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在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母语教育的发展战略”中,该文结合十九大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鲜明指出,伴随中国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的母语教育亟须面向全球高瞻远瞩地规划汉语发展的蓝图。语言的财富功能,不仅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简单的消费和享用上,更表现在通过母语而生产出甚至创造出新的文化。强大的汉语能力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的象征;而母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更是中华民族打造汉语精品、再发盛唐之音、重塑文化高峰的必备前提。在此背景下,改革母语教育的范式、提高年轻人的母语表达和创新能力,既是与时俱进的全球化逻辑,也构成了新时代我国语言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04/13/node_6.htm

编辑:朱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