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育儿经(2019.11.08讲故事日)
2819.11.08
学霸说—为什么教孩子“讲礼貌”往往没有用?
上周我们说到过,孩子在幼儿园、小区、游乐场,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玩儿,想加入往往没有办法,成人应该怎么帮助孩子?
爸爸妈妈惯常的做法,是教会孩子有礼貌地提问:“你好,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儿吗?”
孩子如果真这样说了,会有效吗?真实情况是,对方只有1个孩子时,比较有效;但对方有一群孩子的时候,往往无效。
儿童在社交中的成功体验,往往会影响孩子的社交意愿,社交习惯。
有些妈妈总是问我,我家孩子过于内向,总是很胆怯,不知道怎么和别人打交道,怎么办?
这也许和我们教给孩子的社交方法总是无效,孩子得不到成功反馈有关。
今天我要和你推荐一位儿童心理学大师,他来自当代美国,叫迈克尔·汤普森。这位博士在美国超过700所学校承担过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师的工作,在儿童沟通、儿童社交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他写了无数本非常畅销的书籍,你可能听说过,比如《游戏力》。
我们来看看,基于多个国家、上万孩子的观察和成功干预经验,这位心理学大师对儿童社交有哪些高效的建议?
汤普森博士说,我们帮助孩子学习社会交往时,一定要牢记:
孩子的社交技能与成人不一样!
比如,孩子们很少向对方介绍自己,他们直接就开始玩了。而成人第一次认识的时候,都要先做个自我介绍。
再比如,孩子间良好的社交技巧并没有“请”“谢谢”这样的礼貌用语,但父母总认为有礼貌,就一定拥有更好的社交技能,其实这两者并没有强烈的因果关系,因为学龄前的孩子,往往无法深刻理解礼貌的概念,更别说熟练应用,更更别说接纳并回应别人对自己礼貌了。
回到开头的例子,汤普森博士在书里说,父母总有美好的心愿,教会孩子礼貌地询问:“我能一起玩儿吗?”
他不建议孩子真的这样做,因为询问等于给了对方一个拒绝的机会。而孩子间的拒绝,不一定是因为不善良,只是因为大家都缺乏社交技巧。
那应该怎么办呢?很简单,2步。
第1步:观察对方游戏的目标;
第2步:不一定要询问,而是直接为刚才观察到的目标做贡献。
汤普森博士在他的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幼儿园大班,有个叫大卫的男孩儿,想加入几个正在搭积木的孩子。他的做法是:先在旁边观察,然后问:“你们好酷,这是什么?”其中一个孩子解释说,这是停车场。大卫说:“那我去拿一些小汽车来,”拿来车后,大卫很自然地融入了群体。
在上周,我也举过豆宝加入3个孩子过家家,豆宝为大家提供了急需的物资,进而成功融入了群体。两个案例本质是一样的。
孩子的群体游戏往往都有1个非常具体的目标,一个群体能接纳外来的新人,本质是因为这个新人能为群体做出贡献,而不是因为这个新人有礼貌。
我不是说“教孩子懂礼貌不重要”,我只是强调,懂礼貌和社交能力是两回事,请家长别搞混了。
什么是社交?什么是情商?
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是欺骗,是虚伪,不是社交,不是情商。
社交和情商的本质,是学会察觉对方的需要,并用切实的行动提供帮助。
这件小事,值得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