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风《思无邪》读后感
文/魏祺 (简书ID:Yaceir) 图片来源:花瓣网
思无邪,无邪,无邪,便是带一份天真与执着。素白衣着一湖春秋山水色,陈词琴弦落于诗文风月残留。
你幼时听闻一曲《在水一方》好奇“伊人”为何种模样,如此令人满心相思入怀;你熟背课本,牢记一首《氓》或《关雎》,感叹,任一个年代,君臣皆逃不过情爱。红颜或不如故,情怀与荒芜却在此。《思无邪》算是作者安意如对《诗经》的读后与引申,而我这一篇生怕成了《诗经》的读后,因为这是不一样的,她将每一句赋予自己的注解与前世今生。以“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引入。我与《诗经》也是初识于那几首熟烂于心的情诗,直到我听到了“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就这一句,直戳内心。月沉与日升,几千年一跃尘土之中,衷于谁,看它暮色与柔光,春秋匍匐,生亦翻涌,死亦不恸,衷于谁,为国.......这首《无衣》出自于秦风,它开启了我对《诗经》的探寻。原来情爱甚有,情怀更是,每一首都是来自民间的钟鼓悦动。《汉广》无法打动心爱之人,数千年后,却打动了无数人;《小星》自古至今,都像是在浅叙一个普通人的微弱;《北山》更是述尽这几千年的无奈,王土,王臣皆是不同;《殷其雷》你去守国,而我在无尽长夜中守你,你无私,我亦不敢自私,可雷声震耳,你可听得到殷切思念;《燕燕》纵容未来不可期,我还是带着一份无畏,宿命使然,也敢义无反顾。
为何是《思无邪》而不是《诗经》本身,是因为《诗经》本身含有一份纯粹,运用作者的注解“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我将此言理解为清洁的意思,《诗经》的每一篇本质上都是洁净的,没有繁重的章法结构,没有过度的语法修饰,没有小心刻意的隐喻。”《诗经》本身的阅读像是朦胧了一层纱,而作者的解、译与论都像是帮我掀去这一层朦胧,并走向更为久远的往昔。
和大多数人对《诗经》的理解一样,入叙便是情诗,好像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以“风之首”《关雎》开篇,作者赋予更为生动的东方感情的表达钟鼓之声,可还如意。在之后的每篇注解中,作者多会用相似的后代诗句或电影,来展现诗经中那些表现手法和引喻的影响深远,其实正是因为《诗经》中表达的纯粹与直接,更为后人所向往吧。我的心事,无需猜测,我言语你便知晓,这种感觉才是至上。单相思者有,两情相悦也不乏;但作者大都叙述的如《殷其雷》一般,不仅是在爱中守望,更是一种家国情怀。女子,平民的,在家中期待与守望着行役的丈夫;贵族的,便是政治联姻,与他国交好;大动荡时期,这是逃不过的宿命。作者对庄姜的描写与叙述甚多,这使我产生了好奇,这位齐国公主的形象在《诗经》中唯恐不细。《硕人》被作者称为《长恨歌》的前生,在我看来,庄姜的美被言太过出色,使得这首《硕人》也成为对优秀女性的赞歌。可就是这样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的贤德也的确配得上一位真正的贵族,可纵然容如此逃不过悲情。“若走过漫漫长夜,不再爱你,我将不再寂寞。”作者注解下的《燕燕》与《南风》我反复阅读,或许有一些感同身受。新曲,总是难觅旧知音;犹是孤独,离群之鸟自彷徨,未铭记又何谈淡忘。爱,是会让人变得更坚强的。
人人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可知,整首《邺风·击鼓》的忧伤,弥漫了整部《诗经》。作者以“与君世世为夫妇,又结来生未了因”七页注解与叙述,在作者看来,朱熹的注解,无论如何情真,都变了味儿。一场战事,纵使你我相悦,幸而有你守我,不幸我无法与你共枕。在这其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花不见,抬眼间尽是飞雪。作者对《击鼓》的叙述真正让我感到揪心的是之后她对《大车》的叙述。尽是感叹,却不同于誓言,誓言这种语句,你说了,我便肯信,可又叫我如何相信,在这纷扰中,你亦步亦趋,我又怎敢携手并进。
整本书中,作者的言语是大胆的,没什么隐晦,她引出当代,引出自己,似要看透读懂,可我们知道山川万古作伴,一晌春秋而过。那时生逢乱世,一字一句,皆是无奈,皆是惜别,动乱之下,天真无邪才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