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游资对散户的有预谋的绞杀?

2020-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居然财经

一批投资中行原油宝的做多客户,以为最近遇上了低价“抄底”良机。但美国原油05合约出现历史上闻所未闻的负值结算。

这导致这部分投资者不仅本金亏完,还倒欠了银行一大笔钱。整个事件突破了大多数人对期货思考的极限,也对中行十分失望。

这段时间很多人分享了在中行的买理财产品的经历,被忽悠过的人很多。

事实上,银保监会根本就不允许银行销售期货产品。

所以各大银行就弄出了个“简易版”的原油产品,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银行也能从中赚到服务费。

这样一款挂钩国际贸易的高风险产品,中国银行微银行在微信宣传文案中竟然将它定位为一款“好玩又有趣又可以赚钱”的产品,并推荐给“投资小白”。

其实,“负值结算”在期货交易当中并非罕见事,只不过一般的投资者不熟悉其交易机制。

与能长期持有的股票不一样,期货有固定的到期日,会在约定时间以约定价格进入交割。

而期货的绝大部分交易者并不是在市场上进行买卖现货,也不会接触到实物商品。

所以必须要在期货即将到期的时候,提前从合约上撤出,接着购入下一活跃期的期货。

如果不移仓,意味着将收到原油现货,而届时将会耗费巨大的交易成本来接货。

这种成本包括了仓储、运输,甚至倒掉后的环保罚款等。

也就是说,你不能想着去国外提货,没地方储存,手头有油也没法免费送人,还得补贴给交易对手各种成本。

那么,那些在原油宝中付出血泪教训的人,你说他们自己有责任吗?

当然有。他们大多数人曾经有机会,但没有主动选择在4月20日晚上22点之前平仓或者移仓。

因为他们自己也弄不清楚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地以为自己在“抄底”了。

有媒体近期针对中行原油宝事件做了一个关于投资者的问卷调查,结果也在意料之中。

120份问卷中, 14%的人(17人)并未有过任何投资史,剩下86%的投资者接触过其他投资领域,而真正接触过期货的投资者只有6人,占5%。

其中,今年三月入手原油宝的投资者占55%,32%的人1个月都还未捂热。而在是否知道原油宝与期货合约挂钩的问题上,选择“不知道”的投资者高达65%。

国内太缺少投资者教育了。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都不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和能力。

中行就是把产品卖给了这些人。而在中国金融市场,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普通投资者的潜意识里是绝对值得信任的。

这次结果,无论如何,中行都失去了市场的信任,国内银行交易部门的专业性备受质疑。

在这次事件中被提到且比对比较多的是工行和建行的产品。这两家银行早在4月14到4月15日就已经基本完成了换月工作,他们的平仓价格基本在21到20美元/桶之间。

而中国银行选择在合约到期交割前一日才进行轧差与移仓。

更富有戏剧性的是,4月14日工行移仓的时候,当时亏损的差价也曾经让多头很痛苦。还有投资者暗自庆幸自己买的是中行的产品,可以“晚移仓”。

没想到剧情反转得如此迅速,如此极端。

在风险控制上,中行和工行的产品设计并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买工行产品的人只是侥幸逃过一劫而已。

在4月20日结算日,约46%中行客户主动平仓离场, 约54%中行客户移仓或到期轧差处理,即有超过一半的客户未平仓。

无论怎么洗都洗不掉的一点是,中行产品设计存在巨大漏洞在于没有考虑到极端情况的出现,且并没有提前告知客户交易会出现“负值”的风险。

银行没有及时做好风控,而投资者更是白纸一片。

4月24日晚间,中行又一次发布了关于“原油宝”产品情况的说明,相比上一次的回应,态度更为恳切。

中行对投资“原油宝”产品遭受损失深感不安,将全面审视产品设计、风险管控环节和流程。

国家的顶级银行表现出的专业水平,也加深了人们对中国金融开放的担忧。现在看来,目前的金融基础设施水平还不足以应对国际上的各种极端情况和挑战。

通过国内银行这样不专业的产品设计,使得中国散户成为了国际期货市场主要的多头资金来源。

有人笃定说,这是一场游资对散户的有预谋的绞杀,但凡有一个机构户出手,价格都不可能跌成这个样子。

多少人跌落深渊不得翻身了。

那句老生常谈的话一直言犹在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商业、产业,与未来更多资讯关注居然财经(Jurancaijing)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