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该不该学习刘胡兰想到的
刚刚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一位母亲,写信给老师,认为不该让孩子学习刘胡兰,因为孩子这个时候,是应该在草地上天真烂漫的游戏的年纪,而不该学习一个杀了村长,自己又被残忍的被铡刀铡死的人。还好,老师很理智耐心的回信了,说刘胡兰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的英雄。
由该不该学习刘胡兰想到的看完我惊讶了。这位母亲,你得有多闲。简直等同于«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可以被曲解成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同时也想到最近群里被传疯了的视频,一个男孩动情的朗诵«刘胡兰»这篇课文,当他读到刘胡兰就这样被敌人杀死了,他不禁流下了泪水。而视频里的其他孩子则被他的动情而笑的前仰后合。让人不由的陷入深思,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又该让孩子们如何理解先辈们的牺牲呢?
由该不该学习刘胡兰想到的小时候,都说红领巾是先烈们的鲜血染成的,于是带着红领巾都会心里涌起崇敬。因为那时候我们还能半懂不懂的看«红岩»,知道江姐多么英勇不屈,手指被敌人钉了竹签都没有出卖组织。知道她们在胜利来临之际绣红旗,却没有看见红旗飘扬的那一刻。那时候跳皮筋,都有一套配词:刘胡兰才十岁,参加革命游击队,会开枪,会开炮,打的鬼子哇哇叫。那时候,刘胡兰是少年女英雄。
由该不该学习刘胡兰想到的回顾一下刘胡兰短短的生命历程。8岁上学,10岁参加游击队,14岁光荣的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且担任妇救会主任。她配合武工队将通敌的村长处决了。15岁的时候,敌人来到村里,先是用铡刀杀害了武工队队员,继而承诺如果她背叛组织可以给她一块土地,刘胡兰说,给她一个小金人都不会出卖党,便走向还在滴血的铡刀。毛主席亲笔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老师的回信,强调了历史背景。那个时候,小英雄王二小,雨来,还会有孩子理解吗?就像«人民的名义»,陈岩石火线入党,竟然是为了抢背炸药包。现代人听了,禁不住在心里问,陈老,你是不是傻,是不是傻?刘胡兰亦如此 ,小小年纪就是妇救会主任,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如果她向敌人索要个一官半职会是难事吗?那土地,小金人都是可以有的,而她却毅然决然的慷慨赴死,是不是傻?又是什么给得她勇气,15岁,就敢躺在尚在滴血的铡刀上面?信念,共产主义信念。如果没有先辈们的慷慨赴死,如何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前几天,看见公众号写林觉民的文章。林觉民在英勇就义之前写给妻子的«与妻书»。那个时代的爱情,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在林觉民牺牲一年后,也离开了这个世界。让人想到鸳鸯,如果你不在了,我绝不独活。而在这个尘世中独活的一年,是如何痛苦而绵长的一年。林觉民牺牲的时候也不过才二十四岁。我惊讶于那个年代人的早慧,刘胡兰十五岁,我女儿十一岁,尚在怀里撒娇。林觉民二十四岁,现在也不过才大学毕业。公众号里我情不自禁的留言,24岁现在看还是个孩子啊!作者回复,特殊的时代造就了那批人的早慧。还有一篇文章描写中国第一批飞行员,每十个人中就有六个人牺牲,最主要的是这批人都是海归的留学生。这些高知高智商的人难道也傻吗?每天飞出去就不知道还能不能再飞回来。这就是那个年代战争的痛。
中央航校毕业照那个特殊的年代,若没有先烈们的慷慨赴死,怎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可是,我们现在却在质疑,质疑对他们的学习,质疑他们的脑筋是否有问题。而如今,学习刘胡兰会被家长质疑暴力,这位家长,你质疑毛爷爷亲笔题词的英雄,那你质疑人民币吗?而一直被称为暴力的«熊出没»还一直霸占荧屏。而«熊出没»暴力,似乎比那些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的抗战剧强得太多了吧!
老师回信说的对,确实应该感谢这位家长。她的质疑正说明了我们对先烈们的学习还不够。越是和平年代越不该遗忘,不该遗忘那些为幸福生活付出一切的英雄们。
PS:今天早上,又看到一个网红身着国旗走在国际电影节的红毯上,并且说要把中国的网红精神传遍全世界。只能说她心中对国旗一丝丝的敬畏之心都没有了。当我们大跨步的在世界舞台上宣展我们的国力如何强劲,经济如何发展,但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精神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