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长

妈妈,我不穿衣服

2019-03-12  本文已影响126人  Bemy

背景:早晨起床。

事件:Bemy脱完睡衣,光着,不想换衣服

第一回合

Bemy:妈妈,不穿衣服。(一边说,一边光溜溜的在床上滚来滚去)

妈妈:嗯,你不想穿衣服啊

Bemy:(拍着光肚皮,小眼睛斜着我说) “xi”,看手机(动画片)

妈妈:好啊,穿衣服不影响看动画片。

Bemy:不穿衣服…..(滚着走了)

妈妈:那你想做什么呢?

Bemy:(停了下,想了想,表情很好玩)“我不ji道”

妈妈:哈哈,那你就是想淘气吧

Bemy:xi (不好意思的笑)

这个时候,我猛地有个警觉,我在想协助他澄清他的需求,而我的需求是什么呢?

第二回合:

Bemy:妈妈,就一下下(不穿衣服)

妈妈:一下下是多久啊?(他没有时间概念,这句纯属交流)

Bemy:嗯。。。。。一下下

妈妈:哈哈,好,妈妈尊重你的想法。

妈妈:那你不穿衣服,妈妈担心你会生病啊。咱们盖上被子好不好?

Bemy:好!

到这里我很清楚,表面上是给他穿衣服的需求,事实上是我的焦虑,怕他生病。那这样的话,有没有第三法可以满足双方需求呢?

他的需求:不穿衣服(淘气)

我的表面需求:穿衣服

我的真正需求:预防生病

达成第三法:不穿衣服,盖上被子。(双赢)

然后我出去刷牙洗脸,他自己躺着盖着被子玩。

第三回合:

妈妈:宝宝你想去客厅玩么?

Bemy:想

妈妈:那不穿衣服只能在被子里玩啊

Bemy: (自己坐起来) 好

关于穿衣服的事件,到此结束。

妈妈,我不穿衣服

总结:

一、第三法与妥协的区别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出现的是妥协法,比如,孩子要看电视,父母要让他上床睡觉,于是进入讨价还价阶段。妈妈说,“立刻关上”,宝宝说“看两集”,最后以看一集成交。

表面上平息了冲突,这是妥协。

l  其实双方的需求都没有被满足

l  或者说双方也许连自己真正的需求都不清楚

l  双方都没有赢,只是输的不那么多

l  孩子慢慢掌握了讨价还价的技巧,越来越难达成一致,或者故意增大难度

第三法和妥协的根本区别就是

第三法:是基于满足双方需求(包括澄清真正需求的过程),是双赢。

这个出发点本身,代表了一个平等的沟通过程。比起结果,这更是核心。

妥协法:是双方需求都没有全部满足(没有沟通过程),是双输。

仍然是“你赢我输或者你输我赢”的心理,是不平等的,不利于关系维护。

二、尊重

当我跟孩子说出这个词的时候,自己也被吓了一跳,这是我最近这阶段整合自己,不断研究关系本质的呈现,所有关系的基础,都基于“平等与自由(独立)”。

人,本都是独立个体,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看清这个事实与真相,才有可能做到爱的流动,没有纠缠,不是控制与反控制,不是基于恐惧的行为。

看到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真正的尊重。

你真正的尊重才会产生,对孩子尤其是。成人之间防御太久,可能会需要一段时间,但对于孩子,从这一刻开始,打下的地基,是真的在支持他做自己。

因为,你是独立的自己。

他被感受到自己也是独立的自己,并且被尊重。

于是,他有勇气和力量做自己。

和孩子一起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