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闪光的文字千古散文领域简友广场

玉竹簌簌夏日悠

2021-06-18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泩

傍晚时分,带着皮皮在小区的游乐场玩耍。他昨天刚学会溜滑梯,今天特别兴奋,一个人咚咚咚地跑来跑去,从狭窄的小木梯抓着扶手爬上去,然后从滑梯顶端滑下来冲进我的怀抱,高兴得哈哈大笑。玩了一会儿滑梯之后,对旁边的秋千也感兴趣,非得让我抱着他放上去让他独自荡秋千。

我在旁边看得紧张兮兮,就怕他一个没抓好,倒栽下来。他也是有些紧张的,不敢大笑,紧紧的抓着秋千两边的铁索,身体稍微有些僵硬。适应了好一会儿之后才说,“妈妈推一下”。我给他推了一个很小的幅度,让他轻微的晃荡,体验到这种晃悠的新奇感,皮皮开心地笑起来。看到他快乐的笑容,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荡秋千的岁月,想起了荡秋千的那片竹林。

这还要从家里的老房子说起。我家老房子正在一个山窝里,三面环山,前面隔着一亩稻田,还是山。父辈们造房子时,在山腰上凿出来一块平台。这座背靠大山的两层砖房后面是比房子更高的山壁,右边是茂密的树林,左边是一片竹林,沿着竹林边缘一条小路可以出山,通到外面的大路。

因此“茂林修竹”这个词,一见到,我就会在脑海里面有一个生动的画面。小竹林里面竹子又多又密,间隔大约都在一米上下。繁密的竹叶,可以遮天避日,所以夏天在竹林里面玩耍最是凉爽。那时候会缠着家里的大人,准备一根粗粗的麻绳,两头绑在竹竿较高的位置上,扎紧了,往下滑到竹节处正好卡住。然后再找到一块木板绑在中间,让屁股有地方可以落座。简易秋千就这么做成。

炎热的夏日,躲在竹林里面,坐在秋千上悠闲地晃荡,仰头看是斑斑点点的阳光,微风吹过,竹子沙沙作响,所见之处皆是绿色。这绿色,和着微风,和着竹林簌簌的响声,给人带来夏日难得的凉爽。除了荡秋千,我们也会把竹竿当成双杠玩。找到呈三角之势的三根竹子,两手稍微举起来,抓住其中两根,脚踏第三根往上爬。就像武侠小说里面的武林高手一样,要飞檐走壁了。脚一直往上爬,直到越过头顶,高于手抓的位置,腰部一拧,脚下一蹬,让脚从头顶翻过来,整个人就这样旋转360度。小孩子们乐此不疲。

竹林

原本竹子表面有一层略带灰色的绒毛,摸起来稍有些粗粝,但被我们这样玩耍一番下来,竹子表面就像被打磨过一样,光滑细腻,光泽青翠。像通体碧绿的玉竹了。摸起来也是玉石般冰凉滑腻的手感。

除了能提供一个完美的娱乐场所,竹子其实也是大有用途的。那时农村里面有一种手艺人——竹匠(也叫篾匠),每到夏天便走家串户,一呆就是好些天。我记得,有一年一个竹匠来我们家干活。他来之前我们先把竹子砍下来,放在池塘里面泡个十来天,等到竹子被水浸透了,再拿上来削去旁枝末叶留下主干,等着竹匠来加工。竹匠顺着长长的竹竿,把竹子劈成一缕一缕的竹片,坚韧无比。初时摸上去有很多的小刺,极易扎伤手。待到竹匠一番打磨之后,摸起来光滑细腻,就如同竹竿表面一般。然后我们看着竹匠的巧手一点一点地,将竹条编成竹床、竹椅。

如今虽然已经忘了竹匠的样貌,他坐在堂屋里低头编织,周围被竹条环绕的那个场景却仍然鲜活。随着那双巧手翻飞,竹条在腾挪之间相互碰撞,仿佛奏响了交响曲。竹匠当年还送了我一根自制的竹笛,虽然我到底没有学会如何吹,但那笛子却一直保存在家里。我常想,笛声美妙,能工巧匠手下劳作的声响也并不逊色。

竹匠(网图)

那一次编好的竹床,非常的结实、耐用、好用,在我们家用了十多年。竹床尤其适合夏天使用,因为用起来特别冰爽。现在我们到夏天往往会在床上铺上竹席,那与竹床可没法比拟。竹子本身质地冰凉,而且竹床尽管紧密结实,却仍然有很多缝隙,十分透风。这竹床就是天然的凉床,夏天睡在上面,冰冰爽透心凉。可能小龙女古墓派洞穴里面的冰床也不过如此了。

夏日的午后,我喜欢把竹床搬到能吹到穿堂风的地方,前后门,风对流,我躺在竹床上,就算外面再热再潮,也能在竹床上安稳入睡。夏天的夜晚,奶奶把竹床搬到门前的晒谷坪上,奶奶拿一把蒲扇,一边扇风驱赶蚊虫,一边跟我讲乡野传说和老故事。我躺在她的身上看着夜空中月朗星稀,听着此起彼伏的蛙声虫鸣,感受着身下竹床的丝丝冰凉,不消一会就安然入睡。

竹子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编织家具的好材料,还能提供一道美味——竹笋。在我们家乡,竹笋要有春冬之分。俗话说,春天是“发”的季节,万物生发,同样身体内的病毒和疾病也容易发作起来。所以我们是不大吃新鲜春笋的,因为民间流传一个说法,吃春天的笋子,更容易加速身体内疾病的发作。冬笋就不一样,是一道极鲜美的山珍。新鲜的冬笋炒一盘肉片,绝对是人间美味,下饭神器。嫩笋吸收了天地灵气,尝起来有一种独特的甘甜。其次不管春笋冬笋,晒干成笋片,炖排骨也是极美味的。

竹笋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竹匠的身影渐渐消失。可能是因为批量生产的桌椅家具多了起来,也相对便宜,竹匠生意渐少,难以此技艺谋生路,再到夏天,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如今想想实在是可惜,工业化生产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逼得很多传统工艺失去了生存空间。

我家也因为要建一个新房子,索性把竹林的竹子全部砍掉,连带着那片小山头也移平,建了现在的新房子。其实之所以砍掉竹林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竹根实在是生命力太旺盛了。

古诗有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话我深有体会。前面有说,老房子背面是一堵山壁,山壁上也是有零星几棵竹子的。其实竹子种在山壁上是有好处的,竹根能够紧紧的抓住山壁上的泥土,不至于在遭受大雨的时候发生山体滑坡。但是在房子老了之后,这几个竹子以及旁边竹林的竹根愈来愈放肆,直接突破山壁,开始侵袭房屋。一边是老当益壮的竹根,一边是日渐虚弱的老屋,我们不得不做出抉择,把它们铲除。

让人惊叹的是,铲除近十年后陈先生第一次去我们家,仍然能看到那些竹根在蓬勃发展,陈先生也第一次亲手挖到了新鲜的美味冬笋,为此兴奋得像个小孩子。而我看到那些向外不断拓展的竹根,看到它们仍然在向外冒出一个又一个新鲜的竹笋,内心实在惊叹竹子生命力的顽强。

老屋旁边的小竹林被除去之后,我一直很是怀念。多年以后一个暑假,我和一些校友在安徽的大别山深处徒步,偶遇了一片竹林。那时正巧也是炎热的夏天,众人一走入竹林,马上就能感受到林里林外两重天。轻风微抚,茂密的竹叶沙沙作响,滤去了暑热,送来了清凉。玉竹簌簌,夏日悠长,那一刻,我似乎又回到了熟悉的那片竹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