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十大认知

2019-03-11  本文已影响8人  貔Q

认知1:“输出倒逼输入”实质上就是利用自上而下的加工倒逼自下而上的加工。

论述1:在《心理学与生活》一书中“自下而上的加工”被称为数据驱动的加工,也就是将外界的信息转化为自己内在知识的过程;“自上而下的加工”称为概念驱动的加工,也就是利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动机和文化来理解外界的信息。阅读的时候带着S的问题去读书,就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融合的过程,我们边输入知识为我们的大脑做储备,边利用已有的经验处理信息并与现实的案例相结合,提升个人认知。这种阅读方法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但是非常有效。虽然才看了一个月,但是现在我看别的书籍时,不拿笔批注我就觉得不算是读过这本书。

认知2:我们不能改变自己成长的环境,但可以改变思考的方式。

论述2:书中说到“现实的文化构建”一词,指的是由一组特定人群的多数成员所共有的思考世界的方式。这让我想到了前一段时间读的《小狗钱钱》和《穷爸爸富爸爸》这两本书,书中都提到了穷人和富人思考方式的不同。也许绝大多数的我们都在小县城里长大,身边都是平民百姓,缺少“富人思维”这种文化氛围,但是有许多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例如到外省上学、出国交流、到大公司工作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书了,当我进入到一本书中的世界后,我的精神就飞越出现实物理世界,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交流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三观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也在不断的变化,这个过程让我的内心极度愉悦。

认知3:进步来源于不断反省。

论述3:读心理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清自己的过程,书中提到“女性更注重努力程度”,我明白了一直以来我那么努力学习的原因中有来自性别因素的影响;“女人的反应风格偏向于反刍思维,倾向于过度集中在自己的问题上,这增加了女性对抑郁的易感性”,我明白了自己在每次失败时候为什么会埋怨自己,对这种情绪的过分关注最后又扩展到其他事情上,这其中也有归因方式的影响;“意识限制你察觉和注意的范围,让你停下来”,在晨读课最初的阶段,我读书的时候很容易走神,我明白是我的意识在游走,所以我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自己的计划一条一条列出来贴在前边,每做完一条就扯下来一条,扯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所以我就不得不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上,尽量高效的完成。

认知4:利用“习惯化”培养自己专注高效的习惯。

论述4:“当刺激重复呈现时,你会减少行为回应”。在开始心理学晨读的第二本书时,我的内心时抗拒的,我认为我自己没有能力去看完一本心理学的教科书。但当我看完了这本书,还复习了一遍并完成了几百道练习题的时候,我觉得我自己无所不能。我从最开始的无比抵抗到最后的“S你布置多少作业我都能完成”的状态就是“习惯化”的过程。这一个月我经历了无数次的“拖延-补作业-狂补作业-终于赶上了-拖延”的循环,在这中间我明显感觉到我的专注度提高了,看书时思维也活跃起来了,打字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这不仅加快了我读书的速度,还提高了我做其他事情的速度。

认知5:利用经典条件作用训练自己。

论述5:当一个环境事件和另一个环境事件联系起来时,你的身体已经习得了一种生理反应,这种类型的学习被称为经典条件作用。经典条件作用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利用食物训狗,利用玩具引导小孩,利用门口的小动物吸引顾客进店,利用引人注目的标题吸引流量等。我主要利用经典条件作用训练自己制定计划和专注于自己正在进行的项目,例如,每天早上打开书,手中拿支笔,手机调静音,我就下意识的进入阅读和记录的状态;当我完成一系列的洗漱护肤动作爬上床,我就能在自我暗示下10分钟内进入睡眠状态(在以前我会玩一个小时手机);当早上闹钟响两次之后我就能5分钟穿好衣服叠好被子爬下床,并让脑子进入清醒状态。

认知6:了解睡眠周期让我进入早睡早起的正循环。

论述6:我们一整夜的睡眠由4~6个以REM(快速眼动睡眠)和NREM(非快速眼动睡眠)构成的睡眠周期组成,NREM的功能是保存能量和恢复体力,REM对学习和记忆发挥重要作用,睡眠太少会造成很多很严重的后果,在深入了解关于睡眠的研究之后,我毫不犹豫的加入了早起训练小组,用早起倒逼早睡,现在我已经能够做到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前入睡了,下一步计划是晚上11点前入睡。

认知7:当我明白“随大流”和“服从权威”是文化构建中的一部分,我就不再鄙视那些被固化思维影响的人了。

论述7:在《心理学与生活》一书中,不管是行为和意识还是认知和创造力都被文化构建所影响,这些影响有些是世代相传的生存智慧,有些是逐渐形成的社会规范,当人们处在这种环境中时,会习惯性的作出顺应大众的行为,这无可厚非。想要打破这种思想,就需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与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接触,这也就是我们阅读、旅行的意义所在。

认知8: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让我学会了审视自己和观察别人。

论述8:审视自己这一步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完成的,每次看到一些理论就会不自觉得和自己的情况进行联系和分析,这期间我对自己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而观察别人是我潜意识的举动,直到前两天我朋友说我很会观察别人,能够观察到别人细小的动作和感受到细微的情绪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在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这可以说是一个大大的惊喜了,因为我一直是个粗神经的人,不在意一些为人处世中细节的东西,可是心理学却在无意中帮助我改善了这个缺点。

认知9:知识的学习对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对自己的认知和别人对我的看法都在逐渐改变。

论述9: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可能看不到自己的改变,但是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我能够感受到自己在变得高效、理性和宽容。当我接触一个新课题的时候不再迷茫,而是利用各种途径(查文献、看书籍、问专业人士等)去了解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不再开小差,而是认真听课做笔记,将老师的逻辑在课堂上立即整理出来,了解老师的思考方式和做项目的步骤,课下自己做的时候往往会事半功倍,最后呈现的结果也不错;小组讨论的时候我总是能最先理清逻辑,列出项目步骤,提高了小组讨论的效率;当有不同的校企合作项目时,不同企业的做事方式我也能理性接受并取其精华,使其能够优化自己的做事方法,而不是和其他同学一样抱怨企业规定的不合理性。

认知10:对专业领域基础书籍的学习可以构建自己在此领域的知识系统。

论述10:第一次对非专业领域的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这种感觉非常酸爽,像许久不锻炼的人突然进行了一场两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身体透支一般的酣畅淋漓。虽然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还是皮毛,但是我突破了自己以往的能力极限,走出了舒适圈,看到了自己的潜力。我相信之后心理学其他书籍的阅读会巩固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系统,S老师的晨读讲解也会让我对书面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继续加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