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镜花缘》:绮丽想象下的理想人生
桃花流水杳然去,
朗月清风到处游。
——李汝珍《镜花缘》
-1-
《镜花缘》由清代小说家李汝珍所著,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篇,引班昭《女诫》之语,望天下女子以金玉其质,且冰雪为心,敬守良箴,贤者为彰。
其后,通过一段因缘往事,叙述了百花仙子因违反天条,获谴降入红尘,托生于秀才唐敖家之事。
多年后,唐敖因无心功名,便随妻舅林之洋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最后入小蓬莱成仙。
第二部分主要写武则天开女科选举,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和百名才女考中共赴红文宴的故事。
通篇亦真亦幻,如镜花水月,风致绰约,裁剪运心。
而在李汝珍绚丽绮幻的想象下,所要陈述的,却是他所梦寐思服的理想人生。

-2-
幻海逍遥,青山入梦。
在李汝珍瑰丽的想象之下,隐藏着他对生命的热爱、对死亡的敬畏。
面对人生,他提出了对人类生存的根本性追问。在他的笔下,仙人亦如人一般会祝寿、博弈,亦会因犯错而堕入轮回降世为人,受七情六欲之苦、生老病死之痛。
在百花仙子获谴将入红尘之时,友人特赠其灵芝仙草,望她“寿与天齐、同天共老”;而在唐敖游历四海时,他偶获“肉芝”与“蹑空草”,可“延年益寿、得道成仙”。
这一切虽都泛着浪漫主义的幻想色彩,但是却也深刻表现了作者对于长生的追求和对死亡的敬畏。
古时便有帝王炼丹追求永生,庄子《逍遥游》中也曾言道: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光是这句,便体现古人对生命抱有敬畏之心,对天道长生抱有期待之意。
人们面对人生,时常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应该到哪里去?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
的确,这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而李汝珍通过对唐敖出海游历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希望可以拥有丰富人生以及追求寿与天齐的完美理想。
-3-
琴棋书画,医卜星算。
在李汝珍绚烂的笔触之下,却隐藏着他对男女平等的追求和向往。
在文中,唐敖路过君子国,吴氏兄弟其一的吴之和曾说:
“吾闻尊处向有妇女缠足之说,始缠之时,其女百般痛苦,皮腐肉败,鲜血淋漓,夜不成寐,食不下咽”。
此言出自邻国之人口,将古时女子缠足之事细细道来,再通过与君子国民风的对比,突出了当时社会的迂腐封建,侧面表现出了古代女子在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家庭中的地位甚微。
而作者又虚构一女儿国,通过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以治外事”的另类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男尊女卑”制度的不满。
第二部分中武则天开女科选才女之类,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的钦佩与欣赏,也表现了他对朝廷能够允许女子入仕的赞成和希望。
纵使是在当今社会,女权问题也是时代的一大主题,希望女子地位提高的美好理想从李汝珍的《镜花缘》中便可见一斑。
-4-
辛辣嘲讽,入木三分。
在李汝珍高超的叙事能力之下,批判的却是那虚伪复杂的人性和弊端横生的科举制度。
作者依次描述着唐敖等人所游历各国的独特文化,或啼笑皆非,或辛辣刻薄。
在他们途经两面国时,人们见到穿着紬衫的唐敖“和颜悦色、满面谦恭”,而看到布衫的林之洋时“笑容也收了、谦恭也免了”。
可当两人将服装互换后,两面国的国民反倒冷落了唐敖,尊敬了林之洋。
这些点点滴滴的民俗文化虽为作者虚构,可恰恰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所存在的弊端:人性虚伪复杂,人们以貌取人、趋炎附势。
而当林之洋问起为何“深目国将眼生于手中”时,多九公的一句“近来人心不测,正面看人,竟难捉摸”直截了当地表现了李汝珍对于当时社会深深的忧思。
在第二十三回中,唐敖等人所见淑士国民个个头戴儒巾、身穿青衫,满口“之乎者也”,就连酒足饭饱后亦不忘将吃剩的盐豆之类尽数打包交与酒保收去,期待“再叨余惠”。种种动作描写将一名虚伪爱贪小便宜的老儒生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李汝珍认为,当下社会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不仅禁锢了学者们的思想,也阻碍了先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呼唤,以此唤醒儒生们的纯良与灵性,贤良方正、天下大同。

-5-
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其于社会制度,亦有不平,每设事端,以寓理想,罗列古典才艺,亦殊繁多”。
李汝珍的《镜花缘》虽为幻想所砌,然风致绰约,剪裁用心,以事物之表面出发,深刻剖析其内涵,亦颇有所获。
如唐敖等人将被捕人鱼放生,它们便紧紧相随,在厌火国众人遇难时,它们施以援手,化险为夷。
林之洋就曾说:“世人每每受到恩惠,到了事后,就把恩情抛在脑后,谁知这鱼倒不忘恩。”
如此看来,世上忘恩负义之人,竟是连那鱼鳖都不如了。短小精炼的一个故事情节,却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当今社会人们麻木不仁、忘恩负义的丑恶人性的鄙视和厌恶。
同时,李汝珍更希望人们可以以诚相待、热爱生命。
在男权时代,更加关注妇女们的生存处境和社会地位,而不是做一个“穿一双大红绣鞋、伸一双玉手绣花,耳坠八宝金环”的妇女,随意听人差遣,只可主治内事。
他亦希望当权者可以改良八股取士和科举制度,整治儒林之风气,令人们的思想能够更加开化。
面对更加广阔的世界,思考更多人生的意义和内涵,而不是局限禁锢在那短小的方寸之间。
《镜花缘》将现实与幻想完美融合,通篇如镜花水月,似梦似幻,真真假假。
而在这些啼笑皆非的故事中,寓与的是作者的理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