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从中学课本《口技》,看民间艺术的魅力与传承

2020-01-20  本文已影响0人  梦幻闻书香

《口技》是初中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我们上学时都背诵过,几十年过去了,记忆依存。

《口技》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全文紧扣"善"字,形象而逼真地进行正面描写,由简单到复杂、由弛缓至紧张的三个场景,再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是文章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文章语言简练而又细腻,形象而又传神,构成了一副自然、清新、感人的场景,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以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为中心,展开记叙。

口技者仅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简单的道具,模拟出惟妙惟肖的各种声响,异常逼真地摹拟出一组有节奏、有连续性的生活场景,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1.《口技》有三绝

选入初中语文课的古文《口技》,有三绝:表演者的技巧、情节的安排,作者的文笔。

① 第一绝:技巧之娴熟

在表演的第一段,

大儿絮絮不止,小儿含乳啼,妇口中呜,拍儿入睡以及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形象地模仿出一个四口之家,被深夜犬吠声惊醒的情景,也成为了口技者第一个高潮。

在表演的第二段,起火,

百千儿哭,百千犬吠……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表演者模仿出一场大火灾的景象,是口技者的第二个高潮。

口技表演者的厉害,表现在让听众猝不及防,惊恐万状,听众感觉到的不是口技表演出来的场景,而是真实的火灾现场,以至于"变色离席,两股战战,几欲先走",通过侧面对听众的描写,进一步对口技表演者的技巧进行了赞扬。

②第二绝:情节之巧妙

表演情节的安排非常巧妙,在一系列的平静、平静打破、恢复平静,突然爆发、把听众一下置身于火灾现场,在观众高度紧张、到了承受的极限时,啪的一声,一切戛然而止。听众的情绪始终被表演者所调动,先铺垫,再高潮,在听众入戏最深的顶峰,一下把听众拉回到现实中,感觉如同坐过山车一般,惊险刺激。

③第三绝:文笔之巧妙

文中说: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作者把口技中的故事以发生的先后顺序,及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事件,融会贯通地揉和在一起,短短几段文字中,就交代得一清二楚,实在是第三绝,一方面进一步加深展示了表演者技巧的高深,另一方面,既能模拟出现场此起彼伏的声音,同时把情景展现出来,还能保证条理清楚,简繁得当,真的是很难,对表演者也是一种考验。

俗语说"观景不如听景",就是这样的道理。观景时,我们用眼睛接收信息,大脑此时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内心的感受及其有限。而通过耳朵来听时,更多的注意力在头脑中,大脑异常活跃,接受的信息也就更加全面、形象而生动。

现在,当我们再读《口技》时,依然会有一百个人能够想象出一百种现场的景象,这也是作者的魅力所在,也是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

2. 口技是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口技是民间艺人在长期生活中,通过仔细地观察、专心地揣摩、勤学加苦练获得的。口技的绝妙就在于能借口摹拟出各种不同的声响,给听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

清代林嗣环的《口技》,让我们对口技者的技艺无不'称赞叫绝"

口技之"妙绝"就在于,仅以"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工具简单,却如此让人赏心悦目。作者仅仅三百来字就把口技之'妙绝'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是"独具匠心"。

早在清代,李振声就在《百戏竹枝词》中提到了口技:

围设青绫好隐身,象声一一妙于真。

谁知众口空嘈杂,绝技曾无第二人。

口技的历史,最早出现于上古时期,人们开始是在狩猎时,模仿动物的声音,骗取猎物以获得食物,他们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表演时配合动作,加强了真实感。

到了唐朝,就出现了专门培养口技人才的社会组织--"学像声社"。宋徽宗年间杭州有个民间口技艺人"刘百禽",他能学很多鸟叫和禽兽叫,学得可以假乱真。

在明朝,艺人虞初续志·郭猫,主要表演的口技是隔壁戏《杀猪》、《猪争食》。

明末清初,著名口技艺人"画眉杨"善学画眉鸟叫,能与树间鸟儿对答。

民国时,北京天桥"八大怪"之一,张昆山,因善学《百鸟争鸣》,因此被称为"百鸟张"

到了近代,口技愈发娴熟,著名口技表演艺术家牛玉亮,在口技运气发声方法上进行了创新,运用"循环运气法"和"循环发声法",使口技进一步发展,并且牛玉亮将口技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这一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3.从口技看民间艺术的传承

2011年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口技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前段时间播出的一期的《奇葩大会》就来了位超厉害的选手。他仅凭单人口技,完美演绎了电影《阿凡达》中精彩的战争场景,还同时能够模仿出炮火声、风声、飞机声等各种声音。现场观众着实惊艳了一把,也体验了一把什么叫真正的开口跪

方浩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的第四代传人,他在《奇葩说》节目中表演了《百鸟争鸣》。

《百鸟争鸣》这段表演,传说是口技表演当中最难的,因为在模仿几十种不同鸟叫声音的同时,还要有节奏变化,甚至还要细分高低远近等的不同。

口技作为民间艺术,在表演的取材上一般是以农村文化为基础,在农村接受度广,城市人对口技的接受度相对低一些,因此,如何把传统的口技,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成为了口技目前面临的重要难题。

口技不仅征服了国人的心,也征服了外国友人的心。前不久,方浩然受邀与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共进晚餐,餐桌上,他的一番口技表演也成功俘获了这位女总统的芳心。

每一种技艺都不是一日之功,都是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不断地提高。方浩然从当初仅凭一点兴趣和业余模仿,19岁师从师父牛玉亮正式学艺,到现在可以凭借口技能够登台,并养活自己,这之中,花了五年多的时间。

方浩然是正宗90后,他自述,师父收他为徒的时候,师母夸他是个俊小伙。他一直说,对先辈要有使命感,对国家更要有责任感!作为传统艺人,方浩然的身上有股老传统的气质。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艺术历史中,民间艺术无疑是顶梁柱之一,它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我们熟知的民间艺术有剪纸、泥塑、糖人、皮影、苏绣等等,不为我们熟悉的更多,像漆器陶具、砚石工艺、丽江木刻等等。中国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每一项技艺都需要有人传承,来保证传统文化的延续。

民间艺术中,泥人张就是亮丽的招牌之一。作为首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它已传承了一百多年,但与许多非遗项目的没落甚至濒危不同,泥人张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泥人张,由清末时期的民间手工艺人张明山所创,其造型生动传神,色彩简雅,表现题材以人物肖像和戏曲故事为主,从诞生起就取材于市井、亲近着百姓。

诸如方浩然这样传承民间艺术的人,正在带领中国民间艺术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而方浩然这样的民间艺人所面对的,早已不是学一门养家糊口的技术这么简单的事情,从开始学口技起,他面临的,不是什么儿时玩乐,一时兴起,而是一项等待他去传承和复兴的伟大艺术事业。

传统之所以成为传统,在于它承载着民族的过去、历史和记忆,现如今,传统似乎正在一点点消逝,传统的气质,是上千年历史传承积淀下来的,它就应该是淳厚的。

方浩然说 "在当今这个时代,无论是什么艺人,都应该要有一份责任担当和文化担当!对先辈要有一种使命感,对国家更要有一种奉献精神!"

不由地想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点赞加油,为这些默默无闻传承民间文化的艺人点赞加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