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

实体设计:如何将复杂系统进行抽象架构设计?

2024-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产品方法论集散地

在SaaS产品的世界里,抽象能力不仅是构建高效解决方案的基石,更是推动创新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我们已经探讨了如何从复杂的需求中抽象出核心问题如何将复杂的功能抽象成简洁易用的设计,以及如何将复杂系统进行场景化架构设计。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个经常被忽视但同样重要的领域:实体设计。

实体设计,在SaaS产品中,指的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对象或模块。它不仅关乎产品的外观和感觉,更关乎产品如何在实际中运作,以及如何与用户和其他系统交互。实体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用户体验、性能和可维护性。

让我们开始这场实体设计的探索之旅,看看它是如何将抽象的构想转化为具体的产品价值。

它主要分为六步:

咱们还是以HR SaaS产品为例,一步一步拆解,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第一步:构建场景化产品架构:基于用户场景,抽象产品结构

实体设计依赖于产品架构设计,两者共同构成产品架构的完整视图。

产品架构图是静态的,为实体设计提供基础;实体设计图则是动态的,实现产品架构的具体化。有关产品架构图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如何将复杂系统进行场景化架构设计”一文。

第一步:梳理产品架构-2024_08_18.png

第二步:构建关键角色流程:依据角色工作流,抽象产品流程

HR SaaS的关键角色是HR,其次是决策者(即CEO/HRD),再次是业务管理者(即部门/门店负责人),最后是员工。

以考勤业务为例。

我们将创建关键角色的主要流程图,重点关注考勤HR和业务管理者。

第二步:构建关键角色流程-2024_08_08.png

建议:为每个角色绘制独立的流程图,以便更清晰地理解其工作流程和场景。特别是对新产品伙伴,避免像我一样偷懒。

第三步:提取关键实体:从产品架构与流程中提取所有关键实体

这一步的关键是基于产品架构和用户流程图进行“按图索骥”,提取所有相关名词,确保它们相互独立且不重复

每个实体应像工种一样,拥有独特的名称和在系统中的明确职责,理想情况下,每个实体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

以考勤业务为例,各个模块的独立且不重复实体情况如下:

第三步:提取实体-2024.08.27.jpg

第四步:关联实体关系:对不同实体,建立相应的关联关系

每个实体作为一个静态名词,只有通过赋予其明确的职责和合作关系,才能发挥价值,就像职位一样,需要明确的分工和与上下级、同级的协作,以产生有效的成果。

实体关系通常分为三类:1对1、1对N、N对N。利用这三种关系,我们可以关联实体,实现它们之间的协同。


第四步:关联实体关系-ihrsaas-_-2024_08_27.png

第五步:丰富实体关系:补充缺失实体,完善实体关系和属性

第五步:丰富实体关系-ihrsaas-2024_08_27__1_.png

实体设计的价值是在灵活性、体验性和扩展性之间进行权衡。实体的独立性、关键属性设计以及实体间的关系共同塑造了实体架构,影响其效率和适用性。

所以当你在设计实体架构图时,可通过以下四个方向进行丰富:新增子实体、拆分关键实体、完善实体关系、完善实体属性。

首先是新增子实体

在大框架设计中,深入特定场景流程后,可能发现实体缺失,影响场景的灵活性、扩展性或体验。

比如假期管理可按类型分为年假、事假、调休等多种假期,按额度分为有余额和无余额,按计算方式分为按工作日或自然日计算。为此,可新增“假期模板”子实体,提供自定义假期。

第二是拆分关键实体

比如加班是一个关键场景,则可将【加班规则】实体进一步拆分为:计算规则、补偿规则、限制规则、舍去规则、使用规则,每个子规则负责一个具体的功能。

或排班也是一个关键场景,则也可增加不同维度的实体。

第三是完善实体关系

实体关系的设计对实体架构的扩展性和用户体验有直接影响。

比如出勤方案与排班规则可以设计为N对N的灵活关系,也可以是N对1的简化关系。N对N关系提供最大灵活性,允许每个出勤方案独立关联多个排班规则;而N对1关系将排班规则视为整体,牺牲灵活性以简化配置。

相关案例与示意图,可见:功能设计2:如何将复杂的功能抽象成简洁易用的设计?

第四是完善实体属性

关键属性的设计对实体架构的扩展性和用户体验,也有直接影响。

比如适用范围作为规则/方案的关键属性,决定了哪些人适用于哪些规则。可以设计每个规则有独立的适用范围以增加灵活性,或者让关键实体如出勤方案拥有适用范围,其他规则实体共享,从而简化规则的管理。

相关案例与示意图,可见:KISS原则:SaaS产品设计最重要的原则(上)

第六步:场景验证与调整:根据用户场景和需求,验证并调整实体结构的扩展性

当实体架构设计完成后,避免考虑不周全的情况,以我的经验的话,就会用目前可以想象到的所有场景来进行“验证”。

这就像是一个思想实验一样,你把整理好的(目前)所有已知场景,分别代入到你的实体设计中进行验证。

一般验证三部分:体验性、灵活性、扩展性。

第一是体验性。基于用户流程,进行完整场景式的演绎,看看在现有流程中,是否体验足够好。

比如考勤HR在配置各类规则时,我们可以有两种不同思路:

从用户体验角度,思路2优于思路1。这类似于与客户对接时,思路2只需对接一人,而思路1则需对接多人,显然更繁琐。

第二是灵活性。确保系统能适应不同客户场景,保持用户操作自由度。
在HR考勤管理中,除了执行考勤规则,还需对分区域/部门的员工考勤数据进行纠错、归档和确认。例如,北京总部员工由张三管理,而成都、武汉、重庆等分公司员工由李四管理。每月确认出勤后,数据交给王五进行工资发放。

从自由度看,思路2在自由度和效率上优于思路1,类似于职场中的专职专岗,职责明确,工作安排灵活。

第三是扩展性。如果体验性和灵活性无法兼得,需考虑当前架构设计的可扩展性,确保以最小成本进行后期扩展,避免前期成本低但后期难以扩展的方案。

排班管理是考勤的核心功能之一,不同行业/企业需求各异。例如,制造业排班可能按时间规律性交替或按任务量调整;复杂度高时,员工只需选择白班或夜班。门店连锁行业则常见小时工不固定上班时间,正式员工常支援、调店/调班。

延伸场景包括按人员排班、按任务排班、按小时排班,支援调班、调店调班等,以及自动规律性排班和指定周期内自动复杂排班

如果当前实体关系架构,不支持快速扩展,则需考虑调整。

总结一下

本文主要分享了如何将构想转化为具体的实体架构设计,介绍了设计的六步:

第一步:构建场景化产品架构:基于用户场景,抽象产品结构。关键动作是基于用户场景绘制全景产品架构图;方法论是【以终为始,全面设计;以始为终,最小闭环】。

第二步:构建关键角色流程:依据角色工作流,抽象产品流程。关键动作是明确产品的所有服务角色,根据产品阶段确定角色优先级,并绘制关键角色流程图;

第三步:提取关键实体:从产品架构与流程中提取所有关键实体。关键动作是找出产品架构与角色流程中的所有关键名词;

第四步:关联实体关系:对不同实体,建立相应的关联关系。关键动作是把所有关键名词用三种关系(即1对1/1对多/多对对)进行关联,让它们相互实现协同;

第五步:丰富实体设计:补充缺失实体,完善实体关系和属性。关键动作是查缺补漏实体关系,该加则加,该删则删;

第六步:场景验证与调整:根据用户场景和需求,验证并调整实体结构的扩展性。关键动作是收集足够需求场景,进行逐一验证,并在体验性、灵活性与扩展性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