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露营记
想去三清山看风景是橙子提出来的,一呼百应,几个人叽叽喳喳一顿狂聊,一个清晰的攻略就出来了,看日出+露营,五个人同一天从祖国的三个方向出发,约好上山见面,最简单的AA制,最信任的出游伙伴,友情有时候隔着天南地北,却可以如此亲密,得感谢这个伟大而美好的网络时代。
图片摄于三清山我是最后一个到达山顶的,山下人山人海的壮观已经不想说了,从下索道就被山上的风光所吸引,天边的晚霞渐渐开始给山上的一切披上一层淡淡的神秘,起雾了,被一层薄纱一样围绕,眼前只能看见石阶,爬山是最折磨人又最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但比起黄山的石阶多,陡而窄,累得望不到头。三清山的高空栈道多而平,走起来不那么累要更受欢迎得多,高空栈道绕着山的外围就像一条条巨蟒一样充满冒险又刺激的诱惑力。因为上山已经比较晚了,只想快速到达山顶会和,看风景是第二天的计划了。
图片摄于三清山到达山顶自然是一阵欢呼和鸡婆八卦,听依琳说,只租到了两顶帐篷,她带来的两个朋友,在上面一个酒店问住房时,受到了冷遇,几个人在一起无济于事的诅咒了一通,完了又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本说好的到酒店洗个热水也变成了泡影,在山上,一切都不是互帮互助可以解决的,有钱也未必能够花得出去,不完全是民风的问题,假期大抵也是逃不过会遭遇到计划没有变化快的。
图片摄于三清山天黑得很快,等我们几个人坐在一块斜坡石头上边看风景边吃着自己带的点心什么的,就只有不远处酒店萤火虫一样的灯光了。几个人走到露营处,帐篷已经搭好了,数了数,加上不远处酒店露台上两顶,有十来顶,搭帐篷的店家说不止,有几个自带帐篷的驴友去了拐弯下面石阶空地处。我是第一次在这么高的山顶“睡觉”,还是睡在帐篷里,多少觉得有点新鲜和忐忑。
图片摄于三清山依玲是东北人,自由职业,严格的说是半个东北人,外婆是湖南人,但因为从小长在东北,骨子里的豪爽还是有的,她和橙子特别有话说,反倒是我在一直听她们说,特别有意思的听。到底不是象牙塔里的无忧岁月,进入社会的那一刻,就有了许多该有的不该有的小心翼翼,平时看得到的听得到的,有时候还未必是真的。不是有一句很“根正苗红”的大热词,叫弘扬“正能量”么?!你就是装也得把好的那面给装出来了,只有见了面了,才会有那么一会闲说无惧的时刻。
图片摄于三清山迷迷糊糊被手机闹钟吵醒,已经是早上四点钟。橙子睡在我的边上,一万个不情愿,慌慌张张又磨磨蹭蹭,几个人终于又坐在了斜坡石头上,天边开始发白,看着一点一点的晕红越来越浓,云层里有光从缝中露出来。原本还影影绰绰的影子开始都清晰起来,周围开始多了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人,都在兴奋的轻轻感叹日出之美,生怕声音大了会把太阳吓跑了。第一次,觉得有的东西,有得美好,的确是需要付出艰辛和苦累才能得到的。
图片摄于三清山女神峰看日出的人都开始出发,说早点趁着阳光正好围着山路转悠看风景,山上的天气说不好,一会变天就可惜了。几个人跟着大部队后面开始转,后来事实证明我们是幸运又明智的,中午我们下山时,天气就变天飘起了毛毛雨。三清山的道路很好走,爬石阶不一会,就又是栈道,从巨蟒一样弯弯曲曲的栈道这一端,可以看到对面栈道的人流,好像就在面前,实际上已经隔着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了。当你看到被自己甩在远远后头的人们,有一种坏坏的特别兴奋特别得意的感觉。不过得意忘形,光顾着走路看风景,没有用相机拍下几张,手机拍了不少,但毕竟只能发发圈。何况山道就那么宽,上山的人越来越多,方向不同,察肩而过都得侧着身,我不敢走靠外边,看见有人要经过,早早贴着靠山这边,生怕给体重超标的人挤出栏杆,没办法,美景与摄影,我选饱眼福。
图片摄于三清山到达东方女神峰的时候,太阳已经完全出来了,说万道金光当真是一点也不为过,“女神”静静地望着山下,优雅的倩影即使是坐着都那么引得人无限遐想,那里也是摄影人停留最多的地方之一,加上手机各种互拍自拍的人们,潮杂拥挤。我们一行人居然如此的有默契,转身继续往前走,似乎印证了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前面这句话,玉女开怀、老道拜月、巨蟒出山等等,多得记不住,西海岸、阳光海岸栈道云海隐隐涌动,阳光在云海上层飘着,似锦缎,似游鲤,美得活灵活现。转过弯,山谷里一团团的白云旋转着缓缓往上涌,苍松翠柏绿得心醉。
图片摄于三清山到达传说中的玻璃栈道是最有趣的事情了,一直以为玻璃栈道应该是挑战情绪底线的“恐怖之桥”吧,到了面前发现只是一个伸出去的玻璃平台,供游客留影。我倒是开心了,因为原本自己就是一个极限运动恐惧症者。其余几个也和大部分游客一样,多多少少是失望的,大概觉得还不够惊险刺激。
图片摄于三清山一路流连忘返的走走停停,看着上山的人已经有封堵下山路口的架势,几个人急急忙忙往下山的索道走,越往下道路越堵,山下的人潮大军奋不顾身往上,下山的人们筋疲力尽,主动让道概率一小,道路拥挤不堪。开始听到有工作人员用喇叭喊叫着维护秩序。这说明我们已经离索道很近了。下了山回头再看,山已经有些朦胧,心里默念:再见,风光绝秀的三清山,我的第一次山顶露营在这里终究是美好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但愿诗人的深意能够由你的深情为这方土地的人们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