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功德人生毛泽东思想

居然有人这样评价毛泽东!

2017-03-08  本文已影响136人  功德文化

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磨练,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气质,对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特殊作用,也影响和感染了几代中国人。在他去世后,无论是爱戴他的人民群众,还是他生前的战友抑或是他的敌人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想知道详情吗?功德君带你来看看。

英雄气质

所有熟悉毛泽东的人,都必须承认他身上存在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那就是英雄气质!他的英雄气质可以用英姿焕发、雄才大略、雄视天下等等词语来描述。

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十三岁就读东山学堂时,一首“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就呈现出一种少年豪气。他在重庆谈判期间发表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不知令多少人折服。

据李银桥《走下神坛的毛泽东》回忆,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当他率领300人同百倍于己的国民党部队在陕北捉迷藏时,竟敢于冒险同追捕他的国民党部队相向而行,大有在国民党十万军中探囊取物的气概。抗战后期,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他知道原子弹的厉害,更知道信心的重要。此后,他多次谈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1947年6月他转战城南庄,国民党飞机投下炸弹,当一些人连拖带拽拉他进防空洞时,他偏要指着丝丝冒烟的炸弹说“还可以打两把菜刀嘛”这就是充溢着英雄气质的毛泽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三大战役后,卫士给他梳头,发现他头上生出一根白发,他幽默地说:“打了三大战役,害得我白了一根头发。”

革命时期的毛主席

毛泽东的英雄气质,坚定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信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英雄战士,造就了一大批骁勇善战的英雄之师,积聚形成了我军独有的英雄气质。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这种英雄气质,我军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成为举世闻名的钢铁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

天下气质

如果说英雄气质反映的是一种豪气,天下气质则是在英雄气质基础上又平添了一种境界,一种责任。这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天下、忧乐天下的气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就是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享福之后才享福。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毛泽东的境界,是追求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追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

青年毛泽东辞别父母留下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诗,充分反映了毛泽东从小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抱负。此后,从上海建党到安源罢工,从农运讲习所到挥师井冈山,从反围剿到长征,从抗战胜利到解放全中国……这一切,原动力都是毛泽东的“天下气质”天下气质的背后是担当、是境界、是责任、是胸襟,也是对大势的把握和驾驭。

毛泽东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气质同他的革命实践相结合,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革命,为缔造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丰功伟绩。

平民气质

毛泽东生于农村,自幼与农民有较多接触,对贫苦农民怀有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学生时代,他就多次深入农村,调查农村和农民情况。投身革命后,他长期从事农民运动,领导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因此,毛泽东以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始终关注农民——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毛主席在河南农村视察

除了走入农村、走近农民,毛泽东一辈子都保持了一种平民气质。他的平民气质表现在生活上,他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反感戒备森严、警卫重重,把自己和群众隔离;他更反对走形式,讲排场,比如众所周知的他最爱吃的就是“红烧肉”,最爱穿的就是“布鞋便装”。他生活上不讲究,衣服破了可以补一补再穿,走路累了捡一根树枝可以当拐杖。毛泽东平民气质的本质是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一份子,和广大的劳动者打成一片,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体会他们的温饱冷暖。他的每一次握手、每一次交谈、每一个玩笑,都表现出自内而外散发的平民情怀,使他始终都能和广大的劳动者打成一片,使他无论生前还是身后都能赢得人民的由衷尊敬和爱戴。

功德君想说,解读了毛泽东的几种气质,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建立过伟绩殊勋的政治形象,更看到了一个大公无私、心系人民的道德形象。

对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毛泽东绝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领袖,更是一个道德领袖,是一个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道德楷模。相比于政治影响力而言,道德影响力无疑是一种更具力量、更能持久的影响力。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老人家逝世40多年之后,人民对他的情感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愈来愈浓、历久弥深。

让我们一起去纪念堂为毛主席献上一束花,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即可前往

【毛泽东纪念馆】

瞻仰毛主席的音容笑貌,

表达对他的敬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