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避责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生更幸福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所谓的“甩锅”,用埋怨别人来逃避自己的责任。
例如,如果问为什么要欺骗顾客?习惯性的有的人会说:“因为老板让我这么做”。
又或者丈夫第二天准备出门办事,于是头一天晚上对妻子说:“明天提醒我带身份证”。等到第二天妻子忘记提醒了,丈夫走出很远想起来没带身份证,于是怒气冲冲地指责妻子。长此以往,给亲密关系带来太多不和谐因素。
这种事情还可以延伸到亲子关系上,很多母亲面对不愿意写作业的子女,只会语言的教育或焦虑的大喊大叫,却没有给出任何的指导和行动。然后放下一句话:“反正我告诉你了”,把责任又甩给了孩子。
如此种种都是回避责任的表现,不敢承认自己的不好,担心自己受到惩罚。这样做不仅对需要解决的事件于事无补,反而破坏了彼此的关系。
那么如何做才能更好的解决这种回避责任“甩锅”的问题呢?
其实这里有一个人与人之间的边界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做到少操心别人的事,管好自己的事,把回避责任的语言换成负责任的语言,例如:“我感觉到……”“我猜想到你的需要是……”
归根结底就是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而不是“不得不做”的抱怨和内心的阻抗。
就如心理学家曾奇峰博士在一次回家的路上发生的事,道出了潜意识里出现的阻抗带来的后果。
曾奇峰博士从母亲家出来,他的车子刚上高速,就接二连三的接到哥哥的电话,无外乎就是路上“注意安全,一路顺风”等等。曾奇峰不胜其扰又无法发作,突然他的车头直直地撞在护栏上,险些酿成大祸。
回来后,曾奇峰博士对路上发生的事百思不可起解,为什么哥哥已经交代了,“高速行车,注意安全。”为什么事故还是发生?
于是他给自己做了精神分析,深入的探讨了自己的潜意识。于是得出结论,这是潜意识在作怪。表面上自己哼哼哈哈地答应哥哥一定注意安全。潜意识却不是这么想的,“我自己知道注意安全,为什么你还不住的提醒呢。我有那么笨吗?我心里很不舒服,你为什么不信任我呢?”
“我要证明我自己与你的不一样,既然你让我注意安全,我就不让你安全。我不想成为你想要的,我要成为我自己”。
于是车祸发生了。这是曾奇峰博士通过精神分析得出的结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你不一定比别人聪明,所以你根本没有必要不停的操心别人的事。注意分清别人和自己的边界,即使是自己最亲密的人更应该注意。
别总是打着“都是为你好”的幌子侵犯别人的边界。别回避责任,学会用负责任的语言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对人对己都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