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风俗,佛系腊八节
哑柏的传统春节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正应陕西那句俗话:“今儿七明儿八,吃了腊八过年‘恰’”。哑柏的过年也正是一年相对农闲较多的时候,所以这年总要慢慢过上一到两个月,如有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大年三十过大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再加上二月二哑柏古庙会,邻近各村此起彼伏的其它庙会,这春节前的准备春节后的走亲戚赶热闹便要两个月左右。而最通常的年俗是“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元宵十五逛庙会!”
腊八节哑柏传统是熬制一大锅玉米仁、红黄豆、红萝卜、肉臊子、各种蔬菜炖在一起的大杂粥,家庭主妇早几天就在准备,腊八大清早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邻里亲友互相赠送,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下的腊八粥盛在盆里,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兆头。信佛人家,邻近庙宇往往也会在腊八施粥,据说这一天赠送穷苦或乞讨的人吃,那更是行善积德,因为腊八据说为佛成道日。
据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敏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经过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身体变得极度瘦弱。终于觉悟到:世间的人们追逐物欲,忱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无法达到解脱;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只是使肉体上受苦,也是徒增对于身的执著,也是没有办法证悟的;只有舍弃苦乐二边,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于是,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素日里看见释迦牟尼如此虔诚苦修,心中甚是感动敬佩。这时见释迦牟尼已愿受供,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之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如此,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时至腊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释迦牟尼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世、未来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腊月初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从此,腊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为佛教的一个盛大、隆重的纪念日,腊八节既由此而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施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声明,本图文来自于公开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