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是人生
有几个老同学,经常聚会,有时纯同学聚,有时携妻带娃聚。曾经的少年们,如今都到中年且白发上头。
同学间,从医、经商、当官、教书、开车……各行各业。有经商早早实现财务自由者,有教书卖力某天脑中风被救回生命者,有从医又热衷炒股炒房者,有开车贩卖啥机会都要一试者……一年又一年,似乎各自的轨道已然明显,各方面差距越来越大,然,看着彼此经历恋爱结婚生子的这些年,嬉笑怒骂,不离不弃。
人生如饮水,冷暖自知今年新冠疫情,同学中有个默默无闻者,抓住商机,一日一日几乎不眠不休地买卖,每日数钱数到累哭。同学们调侃他,发财了不能保密,请大伙儿啜一顿吧。他第一次吐露:咱这些人当中,我一直最没出息,这次也……。原来,一直轻描淡写跟班的他,憋久了自卑,终于逮住机会说出真话。一时,调侃他的老友们合上嘴,不再进一步深入。
目光转向携娃而来的同学,交流育儿。方听得,原来带娃出来,只是为了躲避妻子对娃学习上的紧紧相逼。才5岁,每天就有7样功课必学:钢琴、二胡、认字、珠心算……。能看到孩子的眼神总是闪烁不定,父亲说,坐不住啊,想让他再学一年大班,训练专注力。听着这个不可思议的决定,对于多年来潜心研究家庭教育的我简直是当头一棒,忍不住发出邀请:你们干嘛要多念一年幼儿园呢,不如爸妈来我的家长课堂。
一位和他住得近的老同学回应我:爸爸来学习是没有问题的,妈妈就不要想了,全世界她只听自己。你知道她抚养两个孩子有多努力吗?上班之余,就是在家里做各种手工食品,包棕子卖鸡蛋弄团子贩甲鱼……家里就是各种材料堆成的工作间,完全没有时间收拾、整理,脚都无法伸进屋。
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读懂这个妈妈的不易,想不通为何要这样给孩子报足课程没有玩的空间,自己也不留喘息的余地。大的女儿高中,小的儿子幼儿园,再过十六年小的大学毕业,她也成了老妇人,那这一生,真正是全给了子女们。关键是,她这么付出,真的合适吗?夫妻间因为不同的育儿观,对孩子成才真有益吗?
带娃男同学无奈地感慨:“怎么办呢?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呀!”为了挽回尴尬气氛,有人说了一句:“你们苦归苦,有儿有女最幸福!”没想到换来另一个男同学颇为激动地表达:“都什么年代了,你们还多子多福。”说这话之人,早在十年前就实现了财务自由,无奈夫人始终不肯再生二宝,以至于令他满心遗憾。或许是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又补了一句:“咱们这个年纪,满眼都是人生。”
大家又开始向新晋升的公仆同学提问,交流执政信息,闲聊百姓话题……
一次短聚,来自各家,又归各处,人生无非感叹与妥协,理解与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