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压力源头,莫非是跳入了世俗的怪圈?
01
最近,我参加一场关于心理学的分享会,
在提问环节,一位姑娘举手说,
她今年28岁,但是一直都没遇到自己的另一半,看着身边的人都已经或准备结婚了,她感到焦虑,询问该如何遇到奔着结婚目的去的男朋友呢?
听完她的回答,她愁嫁的焦虑感不由让人觉得可怕。我忍不住思考,当我到28岁,也会像她一样么?不,即使是一个人,我也不愿让自己跳进世俗的圈子。
从小到大,老师和家长给我们的教育是,要在对的年纪做对的事。小时候,他们要求我们认真读书,不准操野心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当我们长大,到了奔三的年纪,也应该按部就班地毕业、工作、恋爱、结婚、生孩子。
现实,真的是这样的么?
这样的人生只是世俗眼光里的样板模式,但这种模式无法「复制」「粘贴」到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上。
如此特别的、有思想、有情感的每一个个体,我们不一定要沿着童话里的幸福轨迹成长,更不必以别人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参照标准。
所以,压力的源头其实来源于我们自己,总忍不住把自己放在世俗的标准框架里,进行衡量评估。当你开始为“到了年龄还没恋爱结婚”、“没有同学赚的钱多”而烦恼焦虑时,其实你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跳进了世俗的泥潭。
02
三年前,我在美国读夏校。
有一次课程的讨论主题是“选专业是应该先考虑就业还是兴趣”。
回顾当初选择专业时,多多少少会考虑到未来就业情况,工作是否稳定收入和就业前景是否可观等现实问题。
而班级里的一位由日本政府委派过来读博的同学,与我们有截然不同的想法。
通过他我逐渐了解到,在日本,企业招聘时不会以专业作为硬性标准,更多的是看综合能力,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是专业对口才可以就业。因此,学生选专业会优先依照自己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
他的专业是地震学,之前选专业时,他并没有想过毕业后要从事的工作,一路以来是出于兴趣和求知欲才慢慢做研究到现在,今后在研究告一段落后,也会考虑去企业尝试做管理类的工作。
当时,我佩服于他的理想主义,但这样的想法似乎在国内难以实现。
而现在,我却逐渐发现,如果为了未来不可预见的未知数而牺牲自己当下的兴趣,看似现实主义,实则缺乏长远的远见。
就像是在自己的脚上上了一把枷锁,让你在通往理想的路上步履艰难。
03
明日之子似乎是个实现梦想的地方,
给怀才不遇的少年们,一个证明自己的舞台。
在最近一期的节目中,
我很喜欢蔡维泽的《你妈没告诉你的事》。
对于“一名名列前茅的优等生到成绩倒数的地下乐队主唱”的转变,
父母请他把学生的本分搞清楚。
他为无法平衡学业与乐队而感到迷茫,
于是,他在歌里写到:
抱歉,乏善可陈的、千篇一律的、已经说烂的
你妈轻轻在你耳边歌颂的
励志故事
也不适用于现在了
现在
我们等着谁的认可
谁先认了、先栽了、先实际了
在悲哀的互相取笑着
想责怪谁呢?
读书时的成绩优异只能证明你某一个阶段的间歇性努力所获得的成果,
这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跑中,这只是一小段,而在大半段路程中,我们的马拉松更像是理想自我实现的过程。
我们需要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耐心一点,你就可以去完成自己的期待。
而读书考试成绩的是否优异,还能成为评估学生的唯一标准么?
上大学时,学校为参加创业比赛或做创业项目的同学提供了不少加分福利,一加下来,他们的绩点可能比我们这些踏踏实实认真读书的学生绩点还要高出不少。
当你心里觉得不公平时,其实这才是贴近社会的评价体系。要知道,这个社会需要的人才,不是只会考试的人,更需要的是能为社会带来实际价值的人。
因此,当你为世俗的评价所困扰时,不需要用力反驳,只需要坚定自己的内心,请耐心且努力地做持续性行动,日积月累,总能有为自己正名的一天。
04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掌握自己的命运,别让任何人打乱你的生活节奏,世俗的眼光狭隘而严苛,请不要跳入这个怪圈,为此而徒增压力。
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你身边的朋友可能比你遥遥领先,也可能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属于它自己的节奏,请不要为此而感到焦虑。
就如爱因斯坦说的:并不是每一件算得出来的事情都有意义,也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可以被计算。(not everything that counts can be counted,and not everything that’s counted truly counts.)
大器晚成的人绝非少数,请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和耐心。
95后教书匠|自由行游记|热爱生活
遇见卓尔不凡的你
微信ID:zhuoxiaoer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