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向雄读《论语》之十四:不知足

2016-03-24  本文已影响71人  刘向雄_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宪问第十四)

穷困的时候,能做到不谄媚,不向权贵低头,这很好,有股堂堂的正气;富贵的时候,眼睛也不骄傲地往上看,仍能平等地与人相处,这更好。可孔子认为还应更进一步,穷困的时候要能安贫乐道,富贵的时候要能不骄傲而用礼来节制自己。所以,能在富贵的时候不骄傲相对容易,而在贫困的时候不怨天不尤人,很难。

自己处在哪个地位,穷困、富贵、中产?反思一下自己的日常,是否有谄、有骄?能否做到乐道、好礼?

常言道:知足常乐。其实是一种自我安慰,往往是在得不到更多的物质满足,或者追求不到的时候就会说知足常乐,一旦有能力和机会去追求物质,这欲望又怎么会满足呢?

既然欲望都是贪,都是不知足,不如把这贪心放在精神上。

看书是一个好选择,但要选择应当看的书,所谓“博学”,并不是看的书多就算的,学问或每个流派,就如同街上的一间间店面,若只是溜达着路过,而不进门去看看,那么也就不会深入了解,仅知其名,不知其实,虽能与人高谈阔论,却也只是皮毛而已,“虽多,亦奚以为?”

所以,博学,不是杂学。以往自己的理想是做个哲学家,拿着书就看,西哲、马哲、中哲,稀里糊涂地看了一大堆,按论文格式写了一大堆,自以为博学了,其实只是杂学,或者说,看上去什么都懂,其实什么都不懂。接触了儒学之后,才理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道理,有愿望去看看儒学的“百官之富,宗庙之美”,于是,每年都会清理书架,不断地把当初买来的宝贝书送人或丢到杂物房,尽量做到真正的博学。

不喜欢看书的,还可以听讲座,当然还是要选择好的讲座,官方的,还是算了吧,按剧本来讲,不走心,只有概念和故事。

还可以找朋友交流、交心,自然要找益友。若有机遇,能亲近有仁德的人,或能“就有道而正焉”,那就更好。实在没有,那就回到书本,拜前圣往贤为师,或与之为友。

有了对精神的“贪欲”,才会不知足,也才能“日日新,又日新,做新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