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尚家堡
我的老家在一个叫尚家堡的小村子里。
尚家堡村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和镇里其它一些村子相比,偏僻落后。村里人居住在山底下的平整处,种地就要在山上。长期以来,村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过得虽然贫穷,但也平静安乐。
村里共有五个村民小组,我家在第四小组。其中,第三组是村委会所在地,无疑就是村里的“白菜心”。在我小的时候,全村唯一的商店就在第三小组。但凡村里大小事情,村里人都会到第三小组去。让我不理解的是,村子里的小学却在我们第四小组。大概是因为村小学在我们第四小组的缘故,我们这个村民小组人气很旺,呈现出和其它村民小组不一样的文化气息来。
和其它村民小组一样,我们第四村民小组还有一个名号:高崖。在好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琢磨着,像我们尚家堡如此小得不起眼的村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充满想象力的名字呢?我们第四村民小组叫高崖,第一小组叫崖边头,第二小组叫堡子底下,第三小组叫陈家崖。第五村民小组有点特殊,竟然有三个名号:杨河滩、张家庄、强家庄。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索着老家这么多名称的来由。随着我离开故乡的距离越来越远,时间越来越长,在无数次的乡愁中,那些有些土气的名称,在我的情感世界里,愈发亲切。也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慢慢地读懂了老家这些名称的所有“密码”。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一直纠缠于我们第四村民小组“高崖”来历的这个问题。我问过父亲。在我当时的认知中,父亲是我最崇拜的人,他什么都知道。让我遗憾的是,父亲没有重视我这个问题,敷衍了我几句,不了了之。最后,我请教了村里最年长的一位老人。他慈眉善目,博学多识,脑子里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故事。这位老人,没有让我失望,他依然用他最擅长的方式:讲故事,回答了“高崖”这个名称来历。
老人所讲的故事,是用一种极其夸张的表现手法。直到现在,我还能记起这个故事:高崖这个地方,崖实在高。有一户人家饲养了一头母牛,恰好这头母牛怀有身孕。有一天,不知何故,这头牛母牛从崖上掉了下去。这崖太高了,待到这头母牛掉到崖下面平地时,母牛肚子里的小牛,早已娘胎里生产出来,更为惊奇的是,这头牛犊都长成半大的小牛啦!
老人的这个故事,对于我这样一个小孩子,极富有诱惑力。就这样,高崖这个名号,刻在了我的心里。
事实上,高崖的崖,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是很多的,也是很高的,但绝对不是老人故事讲得那般夸张。有这样“高崖”的特点,我们第四村民小组的人们,居住在高崖下面的平地,而种地则在崖上面。连接崖上和崖下的,就是弯曲陡峭的山路。打从我记事起,我的父母亲及村里诸多人们,沿着山路,往返四季,辛勤劳作。
随着时代发展,城镇化建设程度不断推进,老家里人们,就像蒲公英一样,四处飘散。我们高崖这一村民小组,在去年随着最后一户人家迁徙,现在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村了。一年里大多数时间里,村里是寂静的。只有每年到了秋播夏收之际,搬迁到其它地方的老家里的人,就像候鸟一样,短暂停留那么几天。
我这个老家里的孩子,无论自己走得多远,在我的情感世界里,尚家堡、高崖这些熟悉早已入骨髓的乡愁“符号”,成为我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