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犯错不愿合作时,我总是有好方法
大家好,我是小蜜蜂,我坚信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方法大于任何形式的说教。
你是不是经常发现你让孩子做什么,他就偏偏不做什么,你指出孩子的问题,老是得不到解决?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如何让孩子愿意跟你“合作”的方法。
合作的意思是朝着一个方向或目标共同努力,其实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孩子的目标或者期望往往跟家长是不一样的,虽然他们可能怀抱着科学家或者医生的伟大理想,但落实到学习中时,他们往往被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目标分散注意力,从而表现的极不配合。
比如老师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并不是在讲课,而是在拼命的维持秩序,然而老师的命令越多,孩子们的反抗也就越多,于是宝贵的上课时间就浪费在处理这种反抗上了。
在家里也一样,家长安排好时间带孩子外出,快出门时,孩子却一直磨蹭、玩玩具,迟迟不肯配合穿衣服、换鞋子,这个时候你就会说了:“我昨天就跟你说了今天9点要出门,现在都过了10分钟了,你怎么回事,还在那里玩玩具。”当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心里只会更不想合作了!
「那怎样才能吸引孩子合作呢?怎么才能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按照正确的指令去做事呢?」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描述、表达、提示等方式,但是不要指责,也就是通过描述问题和表达感受的方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如果孩子仍然没有意识到,可以给孩子一些提示,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吸引孩子合作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指责孩子,更不要给孩子贴上任何负面的标签。具体的可以从下面这四个步骤来引导孩子。
「一、描述问题」
当你简单地描述问题的时候,能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于问题本身,孩子也会更愿意对他们的行为负责。
比如孩子放学回到家,忘记换拖鞋就进房间了,这时家长可以说:“有个人没有换拖鞋就进房间了。”
而不要用抱怨的语气说:“你怎么又不换拖鞋就进房间了,我待会又得打扫了。”
前一种表达,可以让孩子明白犯了没有换拖鞋的错误,而后一种表达,只会让孩子觉得,我又把房间弄脏了,所以又惹妈妈生气了,他甚至有可能害怕受到惩罚,而找各种借口。
不过对于性格比较粗线条的孩子而言呢,有时候只是描述问题,不足以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个时候就需要表达感受了。
「二、表达感受」
由于感受是私人的,也是别人无法衡量的,所以当我们在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夸张一点,让孩子能更明白你的感受,也不用但心会伤害到孩子。
比如还是上面换拖鞋的例子,如果你发现你描述问题后,孩子不换拖鞋的问题,仍然没有改善的话,你可以试着这么说:“每次你和爸爸不换拖鞋进房间,我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打扫,妈妈真的很累。”
在这样的表达当中呢,家长完全没有指责孩子,而是描述了实际的情况,并且表达了自己很累和失望的感受,这会让孩子感到自责,并且进行反省,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这个结果是自己造成的,他们会愿意改成自己的错误。
那么是不是描述事实和表达感受后,孩子就一定会配合了呢?
并不一定,孩子毕竟是孩子嘛,他们可能因为玩心正浓,而忘记自己要遵守的纪律,并非他们不懂道理,而只是他们自控力不够强,对于事情的轻重缓急也缺乏判断,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给孩子一定的提示了。
「三、提示错误」
提示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用简单词语或手势进行提示。
这个技巧非常适合于反复提醒多次的情况,特别是丢三落四的孩子。
比如当孩子第N次忘带重要东西的时候,家长往往会失去耐心了:“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要带笔记本,可你从来都记不住。”而这个时候呢,你只需要简单的说三个字:“笔记本。"
孩子就能迅速的从你的话里,提取到有用的信息,同时意识到自己的粗心,他们不喜欢听严厉的训斥,或者是冗长的教导,一个简单的词,或手势,就能帮助他们思考,并且明白下次该怎么做。
另一种是陈述性提示。就是当孩子犯错时,平静地陈述道理可以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比如说,有的孩子喜欢在桌子上乱图乱画,你可以提醒他:“桌子不是用来写字的,字要写在纸上。”而不要说:“你在干什么,谁让你在桌子上乱图乱画的。”
对于把钢笔随意扔在地上的孩子,你可以说:“钢笔如果掉在地上,笔尖可能会摔坏。”而不能说:“你怎么又把钢笔摔地上了,钢笔很贵的,知道吗?”
再比如,你闻到某个孩子的衣服散发出汗臭味,可以善意的提醒他:“衣服每三天就要洗一次,这样才能保持干净。”会比直接对他说:“哎呀,你怎么臭哄哄的,没有跟你说衣服该换了吗?”
这种陈述性的提示要比指责有效果的多,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也不难理解,指责性的提示,只是在宣泄你的愤怒,并不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相反孩子会被这样的语言激怒,从而变得极不合作,但是当我们用陈述性的提示代替指责时,孩子就更愿意做出改变了。
除了以上两种提示方法以外,用便条传递信息也是一种特别有用的方式。
孩子都讨厌说教,如果能将老生常谈式的说教换成一张简明扼要的便条,孩子会有一种完成任务的使命感,这种感觉会吸引他们重视便条上的内容,并且乐于去实施。
孩子一旦养成阅读便条的好习惯,也会模仿大人自己制作学习用品备忘录、计划清单等繁琐而又重要的小任务,让自己的学习变得更高效也更有条理。
「四、游戏的方式」
如果这几种方式全都不起作用,这里还有一个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技巧提供给大家,那就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去化解矛盾。
孩子们非常热衷于在刻板的生活中加入幽默的调味料,一个小笑话、一次角色扮演、或者一个假想中的游戏,都会大大提升他们参与的兴趣,让他们变得乐于配合。
假如有一天你下班回到家,看到家里一片狼藉,孩子们正在厨房里吃点心,桌子上到底是书、香蕉皮、和点心渣,这个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头都要炸了,很想发火,但是呢你一定有控制自己,并且可以尝试运用游戏的方式,幽默的化解这个小小的不愉快。
比如,你可以扮演一位娇滴滴的小公主说道:“天啦,厨房这么乱,我要晕过去了,快来扶我一把。”
或者你可以用黑帮老大,凶狠的用命令的口吻说:“好啦,你们这帮家伙,最好在吃饭前,把这些垃圾收拾干净,否则我让你们好看。”
当然呢,你也可以试一试机器人的口吻,模仿程序化的声音对你的孩子说:“所有香蕉皮、书、鞋子,需要在晚饭前消失,否则地球即将毁灭。”
其实呢,游戏的技巧也可以很灵活的运用到孩子们的学习上,当他们不愿意写作业的时候,你可以试着扮演一个委屈的作业本:“嗯哼,小主人不喜欢我了,我好难过。”
孩子听到这样的语言会感觉非常的新奇有趣,在欢乐的气氛中,就能愉快的完成他们的任务了。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有些招数,自己早就用上了,其实呢,介绍这些技巧,是为了让大家领会他们背后的意图,那就是尊重孩子的个性,肯定孩子的优点,接纳孩子的不足,帮助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不平凡的亮点。
最后总结一下,描述问题,表达感受,给孩子提示、以及采用游戏的方式化解矛盾,当然家长们在运用这些技巧的时候,不用拘泥于形式,也不是每个技巧都适用于每个孩子,要怎么灵活运用,就看家长的经验和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