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家
一路走来,都不甚爱过多的文字描绘自己的人生。正如武则天所言,墓志铭上的一切是非对错,全由后人书写。就算行为特立独行,那是想做的;就算树敌于众,那是心中想的;即便是安然处世,也不过是顺心而为。而此时我想要分享自己的感受。
近日,读完一本书《为爱而来》。
我不会读书,至少我不是很会读著作。相比之下,这样平铺直述,少了些遮遮掩掩的小说更容易走进我的心中。这是一个曾被很多媒体传播,也有很多人知道的故事,当然,它是真实的。是为竹寒欣(竹子)的心血之作,细细读来,虽常常怨天由人但也常常被竹子的“冷幽默”所逗乐。书中的上半部分是竹子以继父的视角写的自传体小说。既然是小说,相信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润色,但仍不会影响对于这本书的观感。
竹爸原本应该同正常人一样生儿育女的他却和大多数人渐行渐远,终究站在了极少数人的圈子里。他,磕磕碰碰的成人,跟着国家的变革一路走到现在。是竹爸见证了国家的成长,亦或者是国家见证了竹爸的一路坎坷。谁会想到当年在矿区工作的小青年,会对朋友死前做出照顾其妻子孩儿的承诺,会因为这样一个承诺而照顾了其妻儿一生,三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人对于一个家庭是怎样的负担,难以想象。老汉成了家中唯一能生活自理的残疾人,而还要照顾三个完全生活不能自理的家人。几十年,一家人不停地与命运抗争。似乎老天确有不公才成就了这样一个家庭,因为难以想象如此的家庭存在是有多大的偶然,而他们的坚持是多么的艰难。
因为爱,竹子一家同样是幸运的一家人。没有血缘关系,却如亲生父子,真正的亲如一家。竹子一家的坚持,竹爸在媒体前的形象,竹子在天涯社区的耕耘。这些终将被铭记,时刻提醒着我,为爱而来。
今夜,品味了电影《归途列车》。
这是一部本就没有机会出现在你我视线的小众电影了罢。在如今的影视巨浪下,你如一叶扁舟,咋然出现在我的眼前。老电影般索然无味的封面令人“作呕”,但我仍鬼使神差的点了开。故事讲述了1990年夫妇二人在孩子一岁时,毅然外出打工,数年回家一次。每年的春运,是喜悦也是灾难,能与亲人团圆,但人满为患的车站却如同病入膏盲的老妇,让人兴不起半点兴趣。大女儿17岁的春节,夫妇俩带着孩子深深的思念毅然踏上归家的火车,没有卧铺就硬座,没有硬座就站着,一路颠簸,几经周转才回到家中充满的是团聚时的喜悦。而自小与外公外婆一起长大的兄妹俩,不可避免的与父母关系疏远了,父母似乎只是会给钱花,然后询问学习情况,一切都离不开学习,离不开好的成绩。大女儿终究没能耐得住思想的压迫,离开了家乡,没有遵循父母的意愿踏上了打工者的生活,服装厂、夜店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而书本、学校一再远离。为了生存,努力工作,为了团圆,迎向春运。她会理解父母的,只是一切都已经注定了罢。
这似乎是生活和绝大多数人开的一个玩笑。小时候,我们无知,只知道自由与快乐,而父母会无情的鞭打我们努力学习;长大了,我们成熟,却只会理解到生活的苦楚,继而鞭策孩儿努力学习。由此形成了一个怪圈,一个不断循环的怪圈。电影里,外婆说:“要多吃苦,以后再吃甜,才会知道甜是什么滋味。”或许我们现在看到并会打破这一个怪圈,但是否还会形成里一个怪圈嘞?
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片段,有人很早就辍学外出工作,有人年纪轻轻便嫁为人妇,有人逼迫孩儿努力学习,有人叛逆父母不思进取,有人在此充满悔恨。
致敬天下所有的父母与春运中期盼团圆的人儿,春运期间一路平安。家,一生所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