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杂篇 列御寇:看淡生死
2022.04.11周一晴D101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07
《庄子》杂篇 列御寇
五
【原文】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1],以其十乘骄稚庄子[2]。
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3],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粉夫!”
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4]?衣以文绣,食以刍叔[5],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槨,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
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征征,其征也不征。明者唯为之使,神者征之。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其功外也,不亦悲乎!
【注释】
[1]锡:通“赐”。[2]骄稚:炫耀。[3]寤(wù):睡醒。[4]牺牛:用牛来祭祀。[5]刍:草类。叔:豆子。
【译文】
有个拜会过宋王的人,宋王赐给他车马十乘,依仗这些车马在庄子面前炫耀。
庄子说:“河上有一个家庭贫穷靠编织苇席为生的人家,他的儿子潜入深渊,得到一枚价值千金的宝珠,父亲对儿子说:‘拿过石块来锤坏这颗宝珠!价值千金的宝珠,必定出自深深的潭底黑龙的下巴下面,你能轻易地获得这样的宝珠,一定是正赶上黑龙睡着了。倘若黑龙醒过来,你还想活着回来吗?’如今宋国的险恶,远不只是深深的潭底;而宋王的凶残,也远不只是黑龙那样。你能从宋王那里获得十乘车马,也一定是遇上宋王睡着了。倘若宋王一旦醒过来,你也就必将粉身碎骨了。”
有人向庄子行聘。庄子答复他的使者说:“你见过那准备用作祭祀的牛牲吗?用织有花纹的锦绣披着,给它吃草料和豆子,等到牵着进入太庙杀掉用于祭祀,就是想要做个没人看顾的小牛,难道还可能吗?”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很多的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日月当作连璧,把星辰当作珠玑,万物都可以成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完备吗?哪里用得着再加上这些东西!”
弟子说:“我们担忧乌鸦和老鹰啄食先生的遗体。”
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怎么如此偏心!”
用偏见去追求平均,这样的平均绝对不是自然的平均;用人为的感应去应验外物,这样的应验绝不是自然的感应。自以为明智的人只会被外物所驱使,精神世界完全超脱于物外的人才会自然地感应。自以为明智的人早就比不上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的人,可是愚昧的人还总是自恃偏见而沉溺于世俗和人事,他们的功利只在于追求身外之物,这不很可悲吗!
【解读】
对于死葬,庄子与前贤迥异。儒家的孔子讲厚葬,他的出发点是孝,他认为孝敬死者是为了孝敬生者;墨家的墨子讲薄葬,他是以小农阶层的节俭观念为出发点;而庄子却讲究不葬,因为他早已看破生死,这正是庄子所说的“齐死生”。
与天地万物为伴、慷慨赴死,是多么彻底的浪漫主义精神!当弟子们担心乌鸦老鹰会啄食时,庄子宽厚地回答道:“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这是何等坦然无余的自然主义!“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大宗师》)“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知北游》)庄子以生死一气所贯,轮回自有天定,引导人超然生死,追求精神解脱,使人参透生死而视死如归,所谓“死也生之徒,生也死之始”(《知北游》),于是,就有了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狂态,这是因为他对生死有着比常人更清醒的认识。